赤潮遗毒 十年不晚

时间:2005年6月17日
来源:科学时报

编辑推荐:

广告
   X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来自微小藻类的毒素在鱼类和海草中逐渐聚积后,能够杀死大量的海豚和海牛。这一发现将有助于解释最近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水域的海洋哺乳动物死亡事件,这种情况即便在有毒藻类不再增殖的情况下也会发生。

        佛罗里达人对于有毒藻类的增殖并不陌生,例如人们熟知的赤潮。当有毒的微小藻类大量聚集后就会发生这一现象,并最终将海面染成红色、棕色、绿色或黄色。形成赤潮(Karenia brevis)的生物体能够产生一种名为短裸甲藻毒素的烈性毒素,从而导致鱼类死亡,并且造成食用蛤和牡蛎等携带该种毒素生物的人患病。科学家推测,造成海豚和海牛死亡的“罪魁祸首”也是这种毒素,但是他们一直无法解释,为什么在赤潮结束很长一段时间后,这些动物还会相继死去。

        当2002年34只海牛在佛罗里达西南水域死亡后,对海洋哺乳动物死因的研究变得尤为迫切。两年后,107只海豚又相继死亡。尽管对海水进行的分析显示Karenia brevis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浓度,但是Wilmington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Jerome Naar和同事发现,在死亡的海洋哺乳动物的胃组织中聚积了很高浓度的短裸甲藻毒素,这意味着,这些毒素是通过食物进入动物体内的。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海牛胃中的海草也携带了大量的毒素,这一点与在海豚胃中发现的有毒鲱鱼是一致的。

        由于即便是很小剂量的短裸甲藻毒素也能够毒死一条鱼,因此Naar很想知道,是否活鱼能够在体内积累和储存这些毒素。于是他在实验室中用有毒的蛤和携带低剂量毒素的赤潮藻类给鱼类喂食,结果发现,这些鱼活得很健康,但是它们的体内却积累了大量的毒素。Naar说,这一发现表明,在赤潮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后,鱼类依然能够成为藻类毒素的一个有效的源头,研究人员在6月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Orono缅因大学的海洋学家David Townsend认为,“这是一个很坏的消息。”他说,佛罗里达的海牛和海豚已经面临渔网和船只碰撞的威胁,“如今它们不再需要任何其它的‘帮助’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