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临床试验正在进行!狼疮药物有希望

时间:2022年8月22日
来源:

编辑推荐:

狼疮是一种攻击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是致命的。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所以目前的治疗旨在减少损伤和改善症状。但今天,科学家们报告说,他们已经开始了一种含有一种化合物的药片的第二阶段临床试验,在小鼠身上,这种药物不仅可以预防狼疮症状,还可以逆转器官损伤,防止死亡。研究人员将在2022年秋季ACS大会上公布他们的研究结果。

广告
   X   

狼疮是一种攻击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是致命的。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所以目前的治疗旨在减少损伤和改善症状。这些疗法中有些需要注射,有些有严重的副作用,而且很多都不是很有效。但今天,科学家们报告说,他们已经开始了一种含有一种化合物的药片的第二阶段临床试验,在老鼠身上,这种药物不仅可以预防狼疮样症状,还可以逆转由疾病引起的器官损伤的迹象,防止死亡。

研究人员将在美国化学学会(ACS)秋季会议上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ACS 2022秋季会议是一个混合会议,将于8月21日至25日举行,并将于8月26日至9月9日按需访问。9. 这次会议的特色是近1.1万份关于广泛科学主题的报告。

“成功的新疗法很少,但我们相信我们的化合物可能是治疗狼疮的有效方法,”Alaric Dyckman博士说。根据美国狼疮基金会的数据,全世界有500万人患有狼疮。症状包括皮疹、极度疲劳、疼痛、炎症和器官(如肾脏和心脏)恶化,这些都可能导致死亡。

当免疫系统攻击身体组织时,狼疮就会发生。多年前,研究人员开始怀疑这一过程涉及toll样受体7和8,这是一种细胞蛋白质,当它们检测到病毒RNA或错误地将一个人自己的RNA识别为威胁时,会激活免疫系统。

基因数据和注射治疗的评估表明TLR7和8可能是狼疮的药物靶点。我们所缺少的是一种直接用口服小分子阻断这些受体的能力,”Dyckman说。因此,在2010年,他和Bristol Myers Squibb(百时美施贵宝)的其他科学家开始开发这类化合物。

新的选择将是受欢迎的,因为许多患者对现有的药物没有完全的反应。这两种被批准的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降低了特定免疫系统成分的活性:阿斯利康的anifrolumab阻断了蛋白质干扰素的受体,而葛兰素史克的belimumab减少了白细胞B细胞的存活。其他治疗包括类固醇和其他一般免疫抑制剂、抗疟疾、抗炎和抗凝血剂。然而,anifrolumab和belimumab必须通过注射或输液给予,Dyckman注意到,而类固醇和一般的免疫抑制剂与安全问题有关,最初并不是用于治疗狼疮。

BMS的研究人员开始通过筛选公司收集的化合物,寻找可以阻断TLR7/8信号的分子,来锁定合适的替代方案。该团队修改了最初的打击结构,以减少与其他受体的相互作用,提高效力,并使口服剂量。由此产生的化合物“afimetoran”与目标TLRs结合,抑制它们的操作以获得有益的活性。与anifrolumab一样,它能干扰干扰素,与belimumab一样,它能控制过度活跃的B细胞造成的损害。它还可以抑制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细胞因子会导致狼疮中的大量组织损伤。

Dyckman说:“有了afimetoran,我们不仅可以在老鼠发病前防止它们出现狼疮样症状,而且我们实际上可以逆转这些症状,防止离疾病死亡还有几天或几周的动物死亡。”“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逆转与我们评估的其他机制,所以我们对这一发现特别兴奋。”Dyckman说,他相信,与现有的治疗方法相比,afimetoran的综合作用使它有可能控制狼疮,甚至更好,而且可以通过口服来实现,而不是需要注射或输液。

研究小组还发现,在小鼠体内,阿菲美托兰与皮质类固醇治疗结合得很好。这意味着患者可以使用较低剂量的类固醇,而类固醇是治疗狼疮的主要药物。低剂量将是有益的,因为类固醇有副作用,如体重增加、骨骼变薄、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增加感染的风险。

在健康人群中评估其安全性和揭示化合物在体内行为的第一阶段临床试验已经完成。试验表明,每天一次的低剂量口服几乎可以完全阻断通过TLR7/8的信号传导。现在,在狼疮患者中测试其有效性的第二阶段试验正在进行中。Dyckman说,由于其作用模式,它也可能对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起作用,如牛皮癣或关节炎。

BMS正在测试其他治疗狼疮的化合物,如deucravacitinib,一种口服的选择性酪氨酸激酶2 (TYK2)抑制剂,正在进入3期研究。其他公司也在取得进展。例如,默克公司正在评估其口服TLR7/8受体阻滞剂enpatoran的2期临床试验。

但这个拥挤的领域与Dyckman无关。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努力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但很少有人成功。他说:“所以射门次数多是很重要的。”“此外,狼疮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任何单一的方法都不太可能为所有患者提供缓解。”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