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帕金森病的深脑刺激手术过程中,感觉运动皮层的高频振荡能够反映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

时间:2025年11月2日
来源:Annals of Neurology

编辑推荐:

通过分析31名患者深部脑刺激(DBS)植入丘脑底核前后的局部场电位,发现基线高gamma频段(200-300Hz和300-500Hz)与运动症状严重性相关,植入后症状改善与初级感觉皮层高频活动降低相关,提示皮层振荡活动变化可能介导微损伤效应,为自适应DBS提供新靶点。

广告
   X   

摘要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深部脑刺激(DBS)在丘脑下核植入电极及其伴随的“微损伤”效应是否会影响运动皮层手区域的活动节律。

方法

我们对31名患者在丘脑下核植入电极前后的静息状态以及进行重复性主动和被动对侧上肢运动时的皮层局部场电位进行了检测。我们对信号进行了连续小波变换,并分析了(1)基线频谱功率与运动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以及(2)频谱功率变化与微损伤相关对侧运动症状之间的关系。

结果

基线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主动运动时初级运动皮层的高频宽频带功率存在正相关(200–300Hz:皮尔逊相关系数r = 0.51,p = 0.014,95%置信区间[CI]:[0.15, 0.75];300–500Hz:r = 0.44,p = 0.038,95%置信区间[0.06, 0.70])。电极植入后运动症状的改善与主动运动时初级感觉皮层的高γ功率降低有关(70–200Hz:r = 0.44,p = 0.035,95%置信区间[−0.07, 0.62])。

解读

运动性帕金森病如何改变大脑皮层的电生理特性目前尚不明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帕金森病的严重程度及其通过微损伤效应得到改善的情况与初级感觉运动皮层的高频振荡活动变化密切相关。更好地理解运动障碍的皮层动态有助于为适应性DBS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潜在的利益冲突

无需要报告的利益冲突。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