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CD45RChigh T/B细胞的首创抗人CD45RC抗体可调节致病性免疫反应

时间:2025年11月2日
来源:Molecular Therapy

编辑推荐:

本刊推荐:为解决移植排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致病性免疫反应调控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靶向CD45RC的主题研究。结果表明,该首创抗人CD45RC单抗可通过诱导CD45RChigh细胞凋亡及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选择性清除致病性免疫细胞,且确定其最小有效剂量。该研究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广告
   X   

在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如何精准调控免疫反应、避免传统免疫抑制剂带来的广泛副作用,一直是科学家和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CD45分子作为淋巴细胞表面的关键调节器,其不同亚型(isoform)的表达与细胞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其中,CD45RC这一亚型在初始T细胞(naïve T cell)、效应记忆T细胞(effector memory T cell)以及大多数B细胞上高表达,与促炎性、效应性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活化息息相关。临床前研究已经提示,针对CD45RC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在预防或控制移植排斥、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以及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病-念珠菌病-外胚层营养不良(APECED)等疾病模型中展现出潜力。然而,这些抗体究竟通过何种机制发挥作用,其精准的细胞靶点和分子事件如何,此前仍笼罩在迷雾之中,这无疑限制了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进程。为了揭开这一谜团,由Cécile Bergua等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阐明了首创抗人CD45RC单抗的作用机制。
研究者们主要运用了几项关键技术方法:他们利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和体外细胞培养模型,分析了抗体对特定淋巴细胞亚群的结合特性与功能影响;通过建立CD34+造血干细胞人源化的NSG(NOD-scid IL2Rγnull)小鼠模型,模拟人体免疫环境以评估抗体的体内疗效和确定最小有效剂量;并采用了一系列体外功能实验,包括细胞凋亡检测、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Phagocytosis, ADCP)实验等,来剖析抗体的具体作用模式。
抗CD45RC单抗选择性诱导CD45RChigh T和B细胞凋亡
研究人员首先确认了抗人CD45RC单抗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的CD45RC分子。他们发现,这种结合具有一个关键阈值:只有当细胞表面CD45RC分子的密度超过24个/平方微米(molecules/μm2)时,抗体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与这种高密度CD45RC表达相对应的细胞群体,主要包括了CD45RChigh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当抗体与这些靶细胞结合后,会触发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并不伴随炎性细胞因子(cytokine)的释放。更重要的是,研究显示该抗体能够直接诱导CD45RChigh T和B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即凋亡(apoptosis)。如果在此过程中加入二抗进行交联(crosslinking),则会进一步增强这种凋亡诱导效应。
抗CD45RC单抗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而非ADCC或CDC
除了直接诱导凋亡,研究人员进一步探讨了该抗体是否能够通过其他免疫效应机制清除靶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抗CD45RC单抗可以有效地促使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s)对CD45RChigh靶细胞进行吞噬清除,即发挥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ADCP)。然而,该抗体并未引发显著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ADCC)或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研究者分析,这可能与CD45RC分子本身在细胞膜上突出的长度有关,其结构可能不利于募集并激活执行ADCC效应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 cell)或激活补体通路。
抗CD45RC单抗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有效预防异种GvHD
为了验证该抗体在接近人体免疫环境下的疗效,研究团队采用了CD34+人造血干细胞重建的免疫缺陷NSG小鼠模型。在该模型中,输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会引发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病(xenogeneic GvHD)。他们发现,给予抗CD45RC单抗治疗,可以剂量依赖性地耗竭小鼠体内循环的CD45RChigh T细胞和B细胞。通过这一系列体内实验,研究人员成功确定了能够有效预防异种GvHD发生的最小有效剂量,为后续的临床剂量探索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本研究清晰地揭示了首创抗人CD45RC治疗性单抗的作用机制:它通过特异性靶向表达高水平CD45RC的致病性T、B淋巴细胞,一方面直接触发细胞内凋亡信号通路导致靶细胞死亡,另一方面通过招募巨噬细胞进行ADCP来清除这些细胞,而避免了ADCC和CDC可能带来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在CD34+人源化NSG小鼠的GvHD模型中,该抗体展现了明确的剂量依赖性治疗效果。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我们对CD45RC靶向治疗认知的空白,也强有力地支持了将该抗体进一步开发用于治疗器官移植排斥、GvHD以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巨大潜力。这种精准靶向免疫病理中关键效应细胞的策略,有望为患者带来更为安全有效的新一代免疫疗法。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