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组织蛋白质空间表达分析的技术瓶颈,开发了PathoPlex框架,通过结合亚细胞分辨率多重成像与开源分析软件,成功实现140余种抗体的同步检测和蛋白共表达模式解析。研究人员在免疫介导性肾病中发现上皮细胞JUN活性是关键病理开关,在糖尿病肾病中鉴定出钙离子介导的肾小管应激等治疗靶点,为复杂组织病理学研究提供了革命性技术平台。
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解析蛋白质在组织中的空间表达模式对理解疾病机制至关重要。然而现有多重成像技术面临三大挑战:抗体组合有限制约检测广度,分辨率不足限制亚结构观察,分析方法单一难以整合多层次生物信息。这些问题导致研究人员难以全面捕捉疾病相关的空间分子特征,特别是在细胞密度高的器官如肾脏中。
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临床医学系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他们开发的PathoPlex技术框架创新性地将95轮迭代成像与GPU加速计算相结合,实现80纳米像素分辨率下142种标志物的同步检测。该研究通过小鼠模型发现pJUN(Ser63)介导的壁层上皮细胞活化是新月体肾炎的关键机制,在人类糖尿病肾病样本中鉴定出TRPC6-AIFM1信号轴等治疗靶点,并证明SGLT2抑制剂可部分逆转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分子特征。
关键技术包括:1)基于APTES涂层的组织防脱处理方案;2)3D打印自动化液体处理系统实现40例临床标本并行处理;3)开源Python工具包spatiomic进行像素级聚类分析;4)使用人类糖尿病肾病活检队列(n=38)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研究队列(n=18)进行验证。
"病理导向多重成像框架构建"部分显示,PathoPlex在160nm分辨率下较传统质谱成像方法(1000nm)显著提升亚细胞结构辨识度。通过比较IMC和CODEX系统,证实该技术可同时优化检测通量(122种蛋白)与分辨率(80nm)。
"实验性疾病概念验证"章节揭示,在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模型中,cluster 21(pJUN高表达)在新月体形成前即出现于壁层上皮细胞。体外实验证实JNK抑制剂CC-930可抑制PDGF诱导的细胞迁移,大鼠模型显示该药物使CD44+活化细胞减少67%(P<0.001)。
"人类疾病整合图谱"部分通过61种标志物分析显示,cluster 19(TRPC6+/AIFM1+)在糖尿病肾病近端小管特异性富集。电子显微镜和质谱成像验证了TRPC6的亚细胞定位,单细胞RNA测序证实SGLT2抑制剂可调节该通路相关基因表达。
"超越经典病理学"的142标志物分析发现,早期糖尿病患者已出现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和线粒体应激特征。SGLT2抑制剂治疗使peritubular毛细血管完整性相关cluster 38增加2.1倍,但未能完全逆转血管平滑肌异常。
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1)建立首个兼容常规显微镜的多重成像标准化流程;2)发现JNK-JUN-CD44轴是肾小球新月体形成的核心机制;3)提供糖尿病肾病空间分子特征的完整图谱;4)开发的开源工具推动空间组学民主化。技术框架已应用于肝纤维化、脑肿瘤等研究,为精准医学时代的病理诊断提供新范式。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