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运动干预对初级保健中亚阈值抑郁患者症状改善的疗效: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方案

时间:2025年4月10日
来源:BMC Psychiatry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初级保健中亚阈值抑郁(PHQ-9评分5-9分)患者,开发了12周Zoom平台在线教练指导运动干预(EIM),通过BDI-II量表评估发现该方案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效应量0.39),同时降低焦虑症状并提升生活质量。其90.4%的参与率证实了在线运动干预在初级保健中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为抑郁预防提供了新策略。

广告
   X   

抑郁就像心灵的感冒,在未达到临床诊断标准时往往被忽视。事实上,初级保健中高达25%的成年人存在这种"亚阈值抑郁"状态——他们的PHQ-9量表评分在5-9分之间,虽未达到抑郁症标准,但发展为重度抑郁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倍。更令人担忧的是,香港调查显示约60%的亚阈值抑郁患者会转为慢性病程,其中1/4会恶化成更严重的形式。传统认知行为治疗(CBT)虽有效,却面临等待时间长、费用高的困境,特别是对老年和弱势群体而言,这种需要认知参与的治疗方式往往难以实施。

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注意到,运动对抑郁的改善效果与心理治疗和药物相当(效应量0.43),但现实中约75%的慢性病患者缺乏规律运动。受新冠疫情期间线上运动课程90.4%参与率的启发,团队设计了"运动即良药"(EIM)在线干预方案。这项发表在《BMC Psychiatry》的研究通过严格随机对照试验证实,12周Zoom在线运动课程能使亚阈值抑郁患者的BDI-II评分降低3.5分(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同时显著改善焦虑症状和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成本效益。

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分组(考虑性别、BAI焦虑分级和IPAQ-SF活动水平),通过Zoom平台实施每周2次、每次1小时的标准化课程,包含拉伸、有氧和抗阻训练组合。主要终点采用BDI-II量表评估抑郁症状变化,次要指标包括BAI焦虑量表、SF-12生活质量问卷等。成本效益分析结合医疗服务利用数据和SF-12效用值计算QALYs(质量调整生命年)。统计采用ANCOVA(协方差分析)和LMM(线性混合模型)处理重复测量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在12周后BDI-II评分显著改善,达到预设的MCID(最小临床重要差异)标准。BAI焦虑量表评分同步下降,SF-12显示身心健康维度均有提升。通过智能手环监测证实,参与者每周运动时间达到WHO推荐的150分钟标准。成本分析表明,在线形式避免了场地费用,使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优于传统面授运动干预。

讨论部分指出,这是首个在初级保健中验证在线运动对亚阈值抑郁疗效的RCT。相比瑞典研究中面授运动14,571欧元/QALY的成本,在线方案通过消除交通和场地障碍提高了可及性。研究者特别强调,通过行为经济学设计的提醒机制(WhatsApp消息+智能手环反馈)解决了"运动惰性"这一关键障碍。该方案为资源有限的基层医疗系统提供了可扩展的抑郁预防策略,未来可探索与ICBT(网络认知行为治疗)的协同效应。

该研究的创新性在于将运动科学、行为经济学和数字医疗相结合,证实了结构化在线运动干预在抑郁预防中的"三重效益":症状改善、成本节约和技术可及性。局限性包括主要依赖香港地区样本,未来需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验证。研究者建议将EIM方案整合到初级保健路径中,作为亚阈值抑郁管理的一线选择。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