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来自新加坡的一组癌症科学家们绘制了绘制了完整的榴莲基因图谱,榴莲在亚洲被称为“水果之王”。
——来自新加坡的一组癌症科学家们绘制了绘制了完整的榴莲基因图谱,榴莲在亚洲被称为“水果之王”。
生物通报道:新加坡国家癌症研究中心(NCCS),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draft genome of tropical fruit durian (Durio zibethinus) ”的文章,通过破译榴莲完整的遗传图谱,解释了榴莲为何会发出刺鼻的气味这一令许多人不解的谜题。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9日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由新加坡学者Teh Bin Te和Patrick Tan领导完成,其实这些学者主要从事的是转化癌症研究,比如Teh Bin Te研究方向集中在肾癌、胰癌和T细胞淋巴瘤三个方面,他是国际上肾癌的分型等领域的权威。为何会去研究榴莲基因组,我们只能理解为他的“谜之热爱”了(:P),同时这项研究由匿名榴莲捐赠者私人资助。
“作为一位遗传学家,我对榴莲基因组一直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基因引起了榴莲刺鼻的气味?它的多刺外壳是如何出现的?”目前是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的Teh Bin Tean教授表示。
“猫山王”
提起榴莲,虽然头顶着“水果之王”的美名,但真的是爱的爱死,恨的恨死。不喜欢的人别说吃了,只要闻到那味道就恨不得马上桃之夭夭,喜欢的人则完全是“脑残粉”,听到这名字看到照片都会大流口水。鉴于这种冲突,酒店商场等公共场所对榴莲严防死守,严禁带入食用,带上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都要严密包装,能自由自在敞开了吃一次榴莲大餐恐怕是每个榴莲控的梦想。
榴莲在东南亚不仅是水果,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这项最新研究的对象就是被称为榴莲极品的猫山王(Musang King),猫山王榴莲果肉色泽金黄而明亮,口感细腻、纤维少,起初被叫做D197,真正让其名声鹊起源于澳门赌王StanlyHo(何鸿燊),他曾经派人驾驶私人飞机从新加坡运了100颗“猫山王”榴莲回香港,请李嘉诚和其他生意大亨大吃榴莲,被当时香港,澳门,新马一带的媒体大肆报道,一夜之间猫山王名声大噪,其知名度盖过其他所有榴莲品种。
为何会发出刺鼻的气味?
在最新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最先进的测序平台,绘制了猫山王的基因组,这一基因组包含大约46,000个基因——这几乎是人类的两倍(人类约有23,000个基因)。基于这一基因组数据,研究员小组分析了榴莲的进化,将其亲缘关系追溯到了6500万年的生产巧克力的可可植物。
同时研究人员也分析了价值百万美元的问题:“榴莲刺鼻的臭味是什么?”他们通过比较榴莲植物的不同部分,包括叶,根和成熟果实的基因活动模式,发现了一种类称为MGL(甲硫氨酸裂解酶)的基因,这些基因能调控挥发性硫化合物(VSCs)的合成。
文章的另外一位作者,Patrick Tan表示,“我们的分析显示,在榴莲水果中VSC密集产生,这符合许多人的观点,即认为榴莲闻起来像是‘硫磺’。”研究人员推测,在野外,榴莲产生高VSC水平和刺激性气味的能力对于吸引动物将榴莲种子分散到其他地区可能非常重要。
这项研究采用的技术也可适用于其他植物,包括可能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主任Soo Khee Chee教授解释说:“从植物中发现药物具有很长的历史了,最好的例子是紫杉醇,这是用于治疗乳腺癌的知名药物,原来是衍生自太平洋紫杉的树皮”。
研究小组还指出,除本研究中特定的榴莲种类(Durio zibethenus)外,其他榴莲种还有25种,其中一些是可食用的,一些是不可食用的。
“这些榴莲品种分布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但是可悲的是,有些由于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而受到威胁。因此,DNA测序是保护这些迷人而重要的植物所包含宝贵信息的重要手段。”
目前这一研究团队向新加坡国家公园局National Parks Board捐赠了榴莲基因组数据,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榴莲研究和教育。该团队还期待与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的植物学家一起研究其他植物,特别是由于森林砍伐和工业化日益严重而在该地区濒临灭绝的植物。
(生物通:万纹)
原文标题:
The draft genome of tropical fruit durian (Durio zibethinus)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