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肋骨骨折治疗方式的研究背景
创伤在全球死亡原因中占比约 10%,胸部创伤又在所有创伤相关死亡中占到 25% 。在各类胸部损伤里,肋骨骨折相当常见,大约占比 50%。常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挤压伤和直接暴力等。肋骨骨折患者可能出现气胸、血胸、肺挫伤和疼痛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影响通气功能,进而导致肺炎、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研究表明,随着肋骨骨折数量增加,死亡率也会逐渐上升。当多根肋骨骨折患者出现并发症,特别是连枷胸时,呼吸功能会严重受损,依赖呼吸机的风险和死亡率会提高 16%。
手术固定的理念在胸外伤治疗历史中已存在 70 多年,但随着正压通气的广泛应用,它在后续实践中逐渐被忽视。传统保守治疗一般包含多模式镇痛和肺部支持疗法,例如气管插管、间歇正压通气、镇痛、必要时的肺灌洗、胸腔闭式引流和胸部物理治疗等,以此保证充足的通气。不过在过去二十年,临床研究发现了一些与通气相关的并发症,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损伤和气道并发症等。而且长时间机械通气还可能导致胸廓畸形。
与之相反,新型固定材料(比如定制肋骨固定假体、双皮质螺钉)和创新技术(例如胸腔镜手术、3D 打印肋骨模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发展,促使外科医生和研究人员重新思考手术固定方法,希望借此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肋骨骨折手术固定(SSRF)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胸壁稳定性,减轻疼痛,帮助恢复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SSRF 不仅在保守治疗失败后作为补救措施,还广泛作为独立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但不同研究对其疗效评估存在差异,对于其他患者群体的治疗效果也缺乏统一结论。准确诊断肋骨骨折严重程度并根据患者关键特征进行分类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旨在比较 SSRF 和保守治疗多根肋骨骨折的疗效,为治疗策略选择提供更多依据,并通过分层分析找出最适合 SSRF 治疗的患者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