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更与整体健康状况紧密相连。青春期是个体快速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大脑神经元具有较高的可塑性,自我概念逐渐形成,行为模式也在逐步确立。然而,不幸的是,童年和青春期出现的精神障碍可能会带来诸多短期和长期的不良后果,像是生活质量下降、精神和躯体共病、残疾、失业以及预期寿命缩短等。
一些行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中参与体育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和减少久坐行为被认为可以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PA 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主要通过神经生物学、心理社会和行为这三种机制来实现。神经生物学机制方面,参与 PA 能够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组成,比如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蛋白质表达,增加灰质体积,激活和释放内源性阿片类物质,以及调节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合成和生物利用度。心理社会机制方面,PA 为青少年提供了社交互动的机会,有助于提升他们在体育领域的自我效能感和感知能力,改善外貌自我认知,增强独立性。行为机制方面,PA 带来的心理健康变化可能是通过改变相关行为实现的,比如改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潜伏期,减少困倦感等。
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学校体育活动干预可能对减少青少年精神障碍症状有益,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的研究发现 8 周或 12 周的干预能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幸福感或减少抑郁症状,然而也有研究在 29 周或 10 周的干预后并未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指标有明显变化。这种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干预类型、每周干预频率等因素有关。此外,由于青少年精神障碍(主要是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再加上 COVID-19 疫情导致青少年体育活动减少,在像巴西这样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南美国家,研究学校环境中体育活动干预对心理健康指标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据估计,巴西 12 - 14 岁的青少年中,约 26.7% 患有某种精神障碍,而且 COVID-19 疫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青少年人数增加。基于这些背景,巴西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确定一项为期 12 周的学校体育活动计划对学龄青少年心理健康指标(焦虑、抑郁、心理幸福感和睡眠)的影响,同时评估该计划在不同焦虑和抑郁症状水平(正常、轻度或中重度)的青少年亚组中的效果。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杂志上。
研究人员采用了 12 周的集群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样本选取自巴西某城市的公立中学,8 年级和 9 年级、年龄在 12 - 15 岁的学生符合参与条件。研究人员从 6 所符合条件的公立中学中随机选取了 4 所,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 165 人,对照组 141 人。
在体育活动干预方面,采用了基于 “Resistance Training for Teens” 计划的 ActTeens Program。该计划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在体育课中进行结构化的体育活动,每周两次,每次 20 分钟,包括热身、结构化体育活动和冷却三个环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小组和运动顺序;二是通过移动健康(m - Health)应用程序 WhatsApp® 提供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每周向青少年发送两次消息,每月向家长发送两次消息。对照组的青少年和家长则通过 WhatsApp® 接收相同的健康行为信息,并被指导保持平常的体育活动习惯。
在数据收集和评估方面,研究人员使用了多种量表来测量心理健康指标。焦虑和抑郁症状通过抑郁、焦虑和压力量表简版(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 - Short Form,DASS - 21)进行评估,该量表在巴西青少年中经过验证,具有较高的信度;心理幸福感通过 KIDSCREEN - 27 问卷的 7 项子量表测量;睡眠分数则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计算。同时,研究人员还测量了身高、体重以计算 BMI,并使用特定的数学模型评估躯体成熟度,通过青少年体育活动问卷(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s,PAQ - A)评估体育活动情况。
统计分析时,研究人员使用了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GEE)模型,分析干预计划对心理健康指标的影响,并对班级聚类、性别、年龄、躯体成熟度和体育活动等变量进行了调整。
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体样本中,12 周的干预后,干预组在睡眠、焦虑、抑郁和心理幸福感方面与基线相比没有显著改善。然而,在亚组分析中发现,对于基线时被归类为中度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干预组的抑郁症状显著减轻(平均差异:-0.97,p = 0.002);对于基线时被归类为中度焦虑症状的青少年,干预组的焦虑症状显著减轻(平均差异:-3.03,p = 0.01)。在心理幸福感方面,对照组在 12 周后显著下降,而干预组没有明显变化,这表明干预有助于维持心理幸福感。
综合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该研究表明 12 周的学校体育活动干预对中重度焦虑和抑郁症状的青少年有积极影响,能够显著减轻他们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维持青少年的心理幸福感。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没有客观控制体育课中结构化体育活动的强度,心理健康指标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可能存在回忆偏差,且样本仅来自一个城市,在推广研究结果时需要谨慎。但不可忽视的是,该研究的低样本流失率(3.5%)以及在学校环境中的适用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干预方案,加强对干预强度的控制,同时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以更深入地探究体育活动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