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Preterm Birth,PTB),这个看似简单的医学词汇,背后却隐藏着无数家庭的痛苦与担忧。在全球范围内,它是导致婴儿死亡的 “头号杀手”,还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一系列急性和长期的问题。想象一下,那些早早来到这个世界的小生命,还未在妈妈肚子里 “住满” 37 周,就不得不面对外界复杂的环境,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未知。
目前,PTB 的发病原因如同迷雾,虽有多种推测的途径,但大多仍不明确。在美国,约三分之二的 PTB 被归类为自发早产,剩下的则是医源性早产。医源性早产通常是基于一系列风险因素,如子痫前期、糖尿病并发症等,而自发早产却缺乏明确的风险因素,其背后的病理生理机制更是谜团重重。许多大型研究依赖的登记数据,诊断信息有限;电子健康记录(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数据库虽能提供丰富的信息,但往往难以区分自发和医源性分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深入了解 PTB 的发病机制,找到预防 PTB 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针对自发早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UCSF)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重要研究。
研究人员利用 UCSF 围产期数据库(Perinatal Database,PDB)的精心整理的数据,将其与 EHR 数据库中的诊断信息相链接,构建了一个包含 10,643 次分娩的队列。他们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 数据来源与处理:从 PDB 数据库中确定分娩信息,包括分娩是否自发或医源性,并将新生儿 ID 与 EHR 数据库关联。诊断信息则来自 UCSF 的观察医疗结果伙伴关系(Observational Medical Outcomes Partnership,OMOP)去识别化的 EHR 数据库,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诊断才被纳入分析。
- 研究方法:采用逻辑回归分析,以母亲年龄、教育程度和保险状况作为协变量,测试每个诊断与未分层 PTB、医源性 PTB 和自发 PTB 之间的关联。通过控制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进行多重假设检验,并采用迭代数据掩码策略评估显著关联的稳健性。
- 研究结果:
- 队列特征:该队列中 PTB 发生率为 9.2%,分为自发 PTB(4.2%)和医源性 PTB(3.9%),其余无法分类。队列人口统计学特征反映了旧金山湾区的情况,大多数个体接受过高等教育,使用私人保险,平均母亲年龄为 34 岁。
- 与医源性 PTB 的关联:在测试的 1,322 种诊断中,发现 30 种与医源性 PTB 显著且稳健相关。如预期的那样,原发性高血压(调整后PBH=4×10−20,OR=6(95% CI 4 - 8))、1 型糖尿病(调整后PBH=4×10−15;OR=11(95% CI 6 - 19))和 2 型糖尿病(调整后PBH=1.8×10−12,OR=6(95% CI 4 - 10))等是重要的关联因素,此外还包括慢性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
- 与自发 PTB 的关联:与医源性 PTB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没有诊断与自发 PTB 显著相关。虽然部分与医源性 PTB 相关的诊断在自发 PTB 中也有类似趋势,但效应量要低得多。
- 综合分析结果:将自发和医源性 PTB 合并分析时,发现 19 种诊断与所有 PTB 相关,其中 16 种在医源性亚组中也显著。某些诊断仅在医源性 PTB 或总体 PTB 中显著,而在另一个组中不显著。
- 敏感性分析:在改变队列定义(包括没有孕前诊断的个体)和不考虑协变量的情况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结论是稳健的。
在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研究人员指出,他们的研究利用 EHR 丰富的表型数据,对孕前诊断与 PTB 风险的关系提出了假设。研究重复了已知的医源性 PTB 风险因素,还发现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关联。然而,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数据来自三级护理中心,患者不具有广泛代表性,部分诊断记录不足或罕见,医疗实践的变化可能影响诊断一致性等。尽管如此,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强调了区分自发和医源性早产的重要性,为理解 PTB 的异质性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分层下的 PTB 风险因素,有望揭示更多关于 PTB 的奥秘,为预防早产提供更有效的策略,给那些小生命一个更健康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