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全球趋势:洞察进展、应对挑战与展望未来

时间:2025年3月28日
来源: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编辑推荐:

双相情感障碍(BD)给全球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为梳理 BD 药物治疗趋势,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结果发现锂盐等基础药物存在挑战,新抗精神病药有前景,个性化治疗有潜力。该研究为 BD 治疗和研究指明方向。

广告
   X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一种慢性精神健康疾病,以显著的情绪波动为特征,包括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期以及抑郁发作期。全球约 1 - 2% 的人口受其影响,BD 会导致社会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增加自杀风险。由于生产力损失以及对广泛治疗和支持服务的需求,该疾病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巨大负担,并造成重大经济成本。这篇全面的综述综合了过去 1 至 3 年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的全球趋势,重点关注新兴药物、新的治疗方案,以及该领域内持续存在的争议。此外,该综述还探讨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处方模式上的差异,并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和个性化医学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综述目的
本综述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且及时地综合过去 1 至 3 年全球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的趋势。旨在概述与 BD 药物治疗相关的最新研究、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突出新发现和进展。此外,本综述将探讨该领域当前的争议,如抗抑郁药在 BD 治疗中的作用以及抗精神病药的长期使用,力求填补知识空白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指导。

近期发现
尽管由于安全问题,锂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使用有所下降,但研究仍不断证实其在稳定情绪和减少自杀行为方面的有效性。像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这类稳定情绪的抗惊厥药仍然是重要的替代药物,不过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副作用,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监测。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鲁拉西酮(2013 年获批)和卡利拉嗪(2015 年获批)的获批和使用增加,扩大了治疗选择范围,这些药物在 BD 的不同阶段都有疗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抗抑郁药的使用仍存在争议,有证据表明,它们主要在与情绪稳定剂联合使用时才有益处。像鲁玛奈哌酮(2021 年 12 月获批)和艾氯胺酮等新兴药物展现出一定的前景,同时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也为更个性化的治疗开辟了道路。

总结
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领域既取得了重大进展,也面临着持续的挑战。锂和稳定情绪的抗惊厥药仍然是基础治疗药物,尽管存在患者依从性问题和副作用方面的担忧。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新兴药物的出现提供了有前景的治疗选择,而抗抑郁药的使用仍在争论之中。个性化医学和药物基因组学有望成为变革性的方法,实现更具针对性和有效的治疗。然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药物可及性方面的差异凸显了全球合作优化 BD 管理的必要性。持续的研究和创新对于应对 BD 的复杂性、改善全球患者的治疗结果至关重要。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