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来自国内的研究团队针对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复杂炎症环境展开攻关。通过流式细胞术和CBA技术对比分析患者血液与疱液,首次揭示疱液中存在显著嗜碱性粒细胞浸润,并证实其作为IL-4主要来源细胞协同CD4+T细胞驱动2型炎症反应,为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以水疱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了众所周知的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外,研究者们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和瑞氏染色(Wright-stained)技术,在患者匹配的血液与疱液样本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疱液中存在明显的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浸润。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未受刺激状态下,这些"低调"的免疫细胞竟比CD4+T细胞产生更多关键性2型细胞因子IL-4。研究还观察到疱液中CD4+T细胞的显著活化及2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这些发现犹如拼图般揭示:嗜碱性粒细胞作为IL-4的主要"生产车间",与其他炎症细胞和因子共同"编织"出BP特有的2型炎症(type 2 inflammation)微环境。这项研究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嗜碱性粒细胞在BP中"跑龙套"的传统认知,为开发精准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靶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