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亚精胺(SPD)或对部分线粒体功能缺陷个体有害:基于酵母模型的研究新发现

时间:2025年4月11日
来源:Biogerontology

编辑推荐:

为探究亚精胺(SPD)能否挽救线粒体功能障碍,研究人员以缺乏线粒体 DNA(ρ0细胞)的酵母为模型开展研究。结果发现,SPD 不仅无法挽救 ρ0细胞存活,还表现出毒性缩短其寿命,这为 SPD 用于人类抗衰老的安全性敲响警钟。

广告
   X   

在生命科学领域,衰老机制及延缓衰老的研究一直是热门话题。随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日益增加,寻找能够干预衰老进程的有效物质成为众多科研人员的目标。此前研究发现,亚精胺(Spermidine,SPD)作为一种天然存在于所有细胞中的多胺,在真核细胞生存中不可或缺,且补充 SPD 可延长酵母、线虫、果蝇、小鼠及人类培养细胞的寿命,其延寿作用被认为与诱导自噬(一种细胞成分的周转过程)有关。同时,线粒体功能障碍被普遍认为是衰老进程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影响着细胞的能量供应、氧化还原平衡等重要生理过程。
然而,目前对于 SPD 发挥延寿作用是否依赖线粒体功能正常并不明确。若线粒体功能障碍确实是众多疾病和衰老的关键因素,那么 SPD 能否在这一背景下发挥积极作用,还是会产生不良影响,亟待研究。基于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iogerontology》上。

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细胞培养技术、多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 RT-PCR 检测基因表达、ATP 检测、线粒体 DNA 含量检测等)以及寿命测定技术(如测定酵母的 chronological lifespan,CLS) 。

研究结果如下:

  1. SPD 缩短 ρ0酵母寿命:研究人员用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tBr)处理酵母,使其失去线粒体 DNA(mtDNA),获得 ρ0细胞。结果发现,SPD 不仅无法延长 ρ0酵母的 CLS,反而缩短其寿命,且这种毒性在 BY4741、S288C、W303 等菌株中存在,但在 D273 - 10B 菌株中未出现,说明 SPD 的毒性受遗传因素影响。
  2. SPD 毒性与自噬相关:研究人员推测 SPD 毒性可能源于诱导自噬消耗 ATP,影响 ρ0细胞存活。实验发现,SPD 和 EtBr 共同作用下,ATG8 基因表达下调,而 ATG33 基因表达不受影响。敲除 ATG8 基因可消除 SPD 的毒性,敲除 ATG33 基因后 SPD 仍有毒性,表明自噬在 SPD 对 ρ0细胞的毒性作用中起重要作用,但线粒体特异性自噬并非关键因素。
  3. SPD 对 ATP 水平、代谢和线粒体含量的影响:SPD 处理的 ρ0细胞 ATP 水平进一步降低,但在 ATG8 和 ATG33 缺陷细胞中,SPD 处理后 ATP 水平显著升高,且 SPD 在 ATG33 缺陷细胞中仍缩短寿命,说明低 ATP 水平并非 SPD 毒性的驱动因素。此外,SPD 虽会影响培养基 pH 值,但并非通过缓冲 pH 来延长寿命。同时,SPD 对酵母线粒体含量和 mtDNA 水平无明显影响。
  4. SPD 与氧化应激:有研究表明 SPD 可能通过产生超氧自由基(O2-)产生毒性。实验中,用百草枯(Paraquat,PQ)处理酵母细胞以检测其对 O2-的耐受性,结果显示 BY4741 ρ0细胞对 PQ 耐受性较好,SPD 无明显影响;而 D273 - 10B ρ0细胞中,SPD 似乎使细胞对 PQ 更敏感,但总体结果不支持 SPD 毒性是由过量氧自由基产生所致。
  5. 线粒体复合物 III 缺陷导致 SPD 毒性:酵母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呼吸链复合物 III、IV、V 的亚基,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敲除和抑制剂处理探究单个复合物缺陷对 SPD 毒性的影响。发现破坏复合物 III(如敲除 CYT1 基因或用抗霉素 A 抑制复合物 III)可导致 SPD 毒性,而敲除 COX6 或 ATP1 基因(分别影响复合物 IV 和 V)、NDE1 和 NDE2 基因(编码酵母的 NADH 脱氢酶)后,SPD 仍能延长寿命;敲除 SDH2 基因(影响复合物 II)后,SPD 不再有毒性,但也无法延长寿命,表明 SDH 活性与 SPD 的延寿和毒性作用均相关。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SPD 在 ρ0细胞中的毒性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与线粒体复合物 III、自噬、复合物 II 及三羧酸循环(TCA cycle)等均有关系。不同酵母菌株对 SPD 的反应差异显著,这为 SPD 用于人类抗衰老的安全性提供了警示。由于 SPD 是一种可轻易获取的膳食补充剂,人们在使用时应充分考虑个体遗传差异,避免潜在危害。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利用基因组分析和基因定位技术精准识别影响 SPD 毒性的基因,为 SPD 在抗衰老领域的合理应用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