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许多家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那些家中有婴幼儿存在哭闹、睡眠和喂养问题的家庭而言,情况更是雪上加霜。在疫情之前,这些问题就已让家长们倍感压力,而疫情带来的社交隔离、支持服务受限、育儿责任增加以及经济变化等因素,无疑让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然而,针对这一群体在疫情期间的具体状况,此前的研究却相对匮乏。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深入了解他们的困境,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Psychology》上。
研究人员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匹配设计,从两项不同研究中收集数据。临床组招募自一家哭闹婴儿门诊,为 0 - 24 个月孩子存在哭闹、睡眠和 / 或喂养问题且首次咨询的德语区家长(n = 71);非临床对照组则来自 CoronabaBY 研究的匹配子样本(n = 71),通过 “Mein Kinder- und Jugendarzt”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招募。研究过程中,使用特定问卷评估疫情相关负担和育儿压力,同时收集社会人口学数据。用配对样本 t 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与育儿压力相关的因素。
样本特征:共纳入 142 名家长,平均年龄 34.09 岁,多为德国国籍、高学历的母亲,孩子平均 9.49 个月大,多数无兄弟姐妹。临床组中,家长多因睡眠问题(42.3%)或综合问题(33.8%)就诊。
育儿压力:临床组 Eltern-BelastungsInventar(EBI,德国版育儿压力指数,Parenting Stress Index,PSI)育儿压力平均 T 分数为 63.66(SD = 8.04),71.4% 的家长得分高于临床临界值 T = 60;非临床组平均 T 分数为 56.39(SD = 9.29),33.8% 的家长得分高于临界值。临床组家长育儿压力显著高于非临床组(t (69)=5.37,p <.001,dz = 0.64,95% CI [0.38 to 0.90])。
总体疫情负担和特定疫情相关限制:54.9% 的家长认为疫情(非常)有压力。在特定限制方面,多数家长感到休闲活动受限(79.6%)、家庭支持服务减少(74%)等。临床组总体疫情负担显著高于非临床组(M = 3.83,SD = 1.11;M = 3.49,SD = 0.87;t (68)=2.16,p =.034,dz = 0.26,95% CI [0.02 to 0.50]),但两组在特定疫情相关限制上无显著差异。
育儿压力的相关因素:多元回归模型(N = 133)显示,育儿压力与孩子年龄(β = -0.20,p =.024)和兄弟姐妹的存在(β = -0.21,p =.034)呈负相关,与总体疫情负担(β = 0.25,p =.009)、育儿责任增加(β = 0.19,p =.046)和家庭冲突增加(β = 0.29,p <.001)呈正相关(F (17,115)=4.22,p <.001,Radj² = 0.29) 。
研究结论表明,有哭闹、睡眠和喂养问题的家庭在疫情期间育儿压力高,且受疫情负担影响显著,属于 “双重风险群体”。这一研究意义重大,它为后续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了关键依据。例如,提示在未来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支持服务时,应重点关注这类家庭,可通过开发低门槛的干预措施,如基于应用程序的支持,来缓解家长压力;在制定疫情限制措施时,要充分考虑这类家庭的特殊需求,保障其休闲活动和社会支持,减少家庭冲突,以降低育儿压力,促进家庭健康。
研究人员通过病例对照匹配设计,结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开展研究。从两个不同研究中选取样本,确保两组在人口学特征上具有可比性。运用标准化问卷收集疫情负担、育儿压力和社会人口学数据,最后用配对样本 t 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