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阿片类药物危机已成为当今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起初,这场危机由处方阿片类药物引发,在 2010 年代初期,危机逐渐转向海洛因,几年后,非法制造的芬太尼(IMF)成为主要因素 。尽管 IMF 在大多数过量用药死亡案例中都有涉及,但目前对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流行率了解甚少。
过往研究在确定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的人群比率时面临诸多困难。许多研究常依赖针对特定人群的样本,缺乏全国代表性。像全国药物使用和健康调查(NSDUH)这样的全国代表性调查,过去也未对 IMF 使用的流行率进行测量,直到最近才有相关数据,但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较大偏差。例如,有研究指出,NSDUH 报告的慢性海洛因使用率可能远低于实际情况,真实的慢性海洛因使用率可能是其报告率的 16 倍以上 。此外,关于报告非法使用阿片类药物人群的首次阿片类药物使用信息也十分匮乏。同时,现有调查数据的时效性较差,难以满足当前应对阿片类药物危机的需求。因此,获取更及时、准确的数据对了解和应对这一危机至关重要。
二、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在线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研究使用 Respondi 在线平台,该平台拥有高质量的全国代表性样本小组。Respondi 积极招募小组成员,成员需经过双重选择加入流程,并且平台会持续检查成员参与调查的积极性。
在调查设计方面,研究人员设定了人口统计学配额,以确保样本与全国人口的匹配度。调查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种族、民族和居住州等;询问受访者在过去 12 个月内是否使用过非处方阿片类药物(以海洛因和 IMF 为例),以及是否使用过 IMF;对于报告使用过非法阿片类药物的受访者,进一步询问其首次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情况;还让所有受访者对自己过量用药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为保证调查质量,研究进行了预调查,对 200 名受访者进行测试,并根据反馈重新设计了问卷,预调查数据未纳入最终样本。在调查过程中设置了注意力检查问题,回答错误的参与者会在完成调查前退出,最终共收到 1515 份有效问卷,调查时间为 2024 年 6 月 10 日至 6 月 17 日。
在统计分析阶段,研究人员计算了选择每个答案的参与者百分比,并估计了 95% 置信区间(95% CIs) 。运用逻辑回归分析与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和 IMF 使用相关的特征,解释变量包括性别、种族、年龄、地区等。统计显著性设定为双侧 P < 0.05,使用 Stata 统计软件(版本 17.0)进行分析,分析时间为 2024 年 6 月 30 日至 2025 年 2 月 13 日。
三、结果
(一)样本特征
研究共收集到 1515 份有效问卷。样本中女性占 50.8%(770 人),白人占 71.7%(1087 人),年龄在 35 - 44 岁之间的占 21.6%(327 人),居住在南部人口普查区域的占 37.0%(560 人)。与 2024 年 5 月当前人口调查(CPS)的数据相比,本研究样本在性别、种族、民族和人口普查区域的分布上相似,但年龄分布中 75 岁及以上人群占比更小,且样本中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比例更高。
(二)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率
在过去 12 个月内,10.96%(166 人,95% CI:9.38% - 12.53%)的受访者报告使用过非处方阿片类药物,其中 7.72%(117 人,95% CI:6.38% - 9.07%)为有意使用,3.23%(49 人,95% CI:2.34% - 4.13%)为无意使用。在所有受访者中,7.52%(114 人,95% CI:6.20% - 8.85%)报告在过去 12 个月内使用过 IMF,其中 4.95%(75 人,95% CI:3.86% - 6.04%)为有意使用,2.57%(39 人,95% CI:1.78% - 3.37%)为无意使用。
(三)报告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参与者的首次阿片类药物暴露情况
在报告过去 12 个月内使用过非处方阿片类药物的受访者中,39.16%(65 人,95% CI:31.73% - 46.58%)表示首次使用的阿片类药物是医生为自己开具的处方;36.14%(60 人,95% CI:28.84% - 43.45%)表示首次使用的是他人的处方阿片类药物;24.70%(41 人,95% CI:18.14% - 31.26%)表示首次接触的就是非法阿片类药物。
在报告过去 12 个月内使用过芬太尼的受访者中,40.35%(46 人,95% CI:31.34% - 49.36%)表示首次阿片类药物暴露是医生为自己开具的处方;33.33%(38 人,95% CI:24.68% - 41.99%)表示是他人的处方阿片类药物;26.32%(30 人,95% CI:18.23% - 34.40%)表示是非法阿片类药物。
进一步分析发现,有意和无意使用非法阿片类药物的人群,首次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情况存在差异。有意使用非处方阿片类药物的人群中,首次使用非法阿片类药物的比例相对较低;而无意使用非处方阿片类药物的人群中,这一比例相对较高。
(四)自我报告的过量用药可能性
在全部样本中,84.29%(1277 人,95% CI:82.46% - 86.1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不太可能因使用阿片类药物而过量用药,仅有 4.69%(71 人,95% CI:3.62% - 5.75%)认为极有可能过量用药。然而,在过去 12 个月内使用过非处方阿片类药物的人群中,只有 32.53%(54 人,95% CI:25.40% - 39.66%)认为不太可能过量用药,24.10%(40 人,95% CI:17.59% - 30.60%)认为极有可能过量用药。在过去 12 个月内使用过芬太尼的人群中,这一差异更为明显,只有 17.54%(20 人,95% CI:10.56% - 24.53%)认为不太可能过量用药,33.33%(38 人,95% CI:24.68% - 41.99%)认为极有可能过量用药。
(五)与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相关的特征
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发现,男性的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率比女性高 5.4 个百分点(95% CI:2.2 - 8.5),IMF 使用率高 4.4 个百分点(95% CI:1.6 - 7.2);黑人受访者的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率比其他种族群体高 6.6 个百分点(95% CI:1.9 - 11.2),IMF 使用率高 4.2 个百分点(95% CI:0.4 - 8.1);西班牙裔受访者的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率高 5.5 个百分点(95% CI:1.9 - 9.1),IMF 使用率高 4.0 个百分点(95% CI:0.8 - 7.1)。与 55 岁及以上人群相比,18 - 34 岁人群的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率高 23.7 个百分点(95% CI:15.5 - 32.0),IMF 使用率高 21.4 个百分点(95% CI:13.2 - 29.7);35 - 54 岁人群的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率高 17.4 个百分点(95% CI:9.5 - 25.4),IMF 使用率高 16.1 个百分点(95% CI:8.3 - 24.0)。地理区域差异在本研究中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研究样本量不足以检测出这种差异。
四、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估计了近乎实时的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流行率,发现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尤其是 IMF 使用,比先前估计的更为普遍。本研究中 18 岁及以上人群的 IMF 使用率(7.5%)是 2022 年 NSDUH 报告率(0.3%)的 25 倍 。这种差异可能与 NSDUH 的调查方式有关,其调查问题的措辞以及约一半调查采用面对面方式进行,都可能影响受访者的回答,导致对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的低估,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研究还发现,许多报告使用非法芬太尼的人(40%)最初使用的是医生为自己开具的处方阿片类药物,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最初使用的是他人的处方阿片类药物。尽管非法阿片类药物导致的过量用药死亡占比较大,但处方阿片类药物在当前阿片类药物危机中仍起着重要作用。相关政策和文化观念对处方阿片类药物的管控,会对阿片类药物危机产生缓解或加剧的影响,因此值得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关注。
此外,本研究区分了有意和无意的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调查结果显示,29.5% 的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是无意的,34.2% 的 IMF 使用是无意的,这表明 IMF 在非法药物市场的渗透程度较高。同时,自我报告的过量用药可能性评估表明,使用芬太尼的人群中大部分人认识到了过量用药的高风险,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对降低过量用药风险的干预措施更易接受。
根据本研究的估计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可大致推算出使用非法芬太尼人群的年度过量用药死亡率,这有助于评估 IMF 使用的风险。
五、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样本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与全国数据匹配,但由于 Respondi 小组成员需具备网络接入条件,可能导致样本在一些未观察到的维度上缺乏代表性,且样本中教育程度较高,可能会低估非法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此外,研究只能了解过去 12 个月内报告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人群的首次阿片类药物暴露情况,无法确定其因果关系;未询问其他物质的使用情况,不能反映多物质使用现象;所有信息均为自我报告,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保证回答的真实性,但仍可能存在报告偏差;设置 “可能无意使用非法阿片类药物” 选项虽有助于了解无意使用情况,但可能会夸大总体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的估计;研究未跟踪趋势,也未将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差异归因于具体政策。
六、结论
尽管了解美国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流行率十分重要且备受关注,但目前及时评估这一信息的工作有限。本研究的在线调查方法可为全国监测非法阿片类药物流行率提供低成本的快速监测工具。研究结果表明,非法阿片类药物使用可能比先前报告的更为普遍,与以往全国性调查相比,本研究数据更能反映实际情况。这些数据为理解和遏制阿片类药物危机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还需要更多近实时的数据来评估危机的发展态势以及应对措施的效果。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