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针对Omicron BA.2.86谱系(如JN.1)对现有疫苗逃逸的难题,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XBB.1.5受体结合域(RBD)的LNP-mRNA疫苗。通过小鼠模型发现,XBB.1.5型LNP-mRNA-RBD加强免疫可诱导针对JN.1的交叉中和抗体(FRNT50 提升3倍)和T细胞反应,显著降低呼吸道病毒载量(1.8-2.6 log10 PFU/g),为应对抗原漂移变异株提供了重要策略。
随着SARS-CoV-2持续变异,Omicron BA.2.86谱系及其后代(如JN.1)因携带30余个刺突蛋白突变展现出显著抗原漂移,导致基于原始株或早期变异株的疫苗效力下降。尽管WHO推荐采用XBB.1.5作为疫苗抗原,但其对新兴变异株(如JN.1)的保护效果尚不明确。这一科学难题促使日本国际传染病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在《eBioMedicine》发表重要成果,系统评估了XBB.1.5型LNP-mRNA-RBD疫苗的交叉保护机制。
研究采用三种关键技术:1)构建靶向XBB.1.5 RBD的脂质纳米颗粒mRNA疫苗(LNP-mRNA-RBD);2)通过K18-h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模拟人体免疫应答,采用初免-加强策略(1μg初免+10μg加强);3)综合运用活病毒中和试验(FRNT50
)、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
TNFα+
T细胞和AIM+
标记细胞)及呼吸道病毒载量定量分析。
【结果】
细胞免疫应答:
通过流式细胞术发现,双价疫苗(祖先株+BA.4/5)初免后XBB.1.5加强可诱导广谱T细胞反应,CD8+
T细胞对XBB.1.5和BA.2.86肽库的反应强度相似(P>0.05),但CD4+
T细胞应答较弱。
体液免疫特征:
活病毒中和试验显示,XBB.1.5加强免疫使JN.1的中和滴度(FRNT50
)提升至31.6,较单纯祖先株免疫(11.2)提高3倍。值得注意的是,BA.4/5初免可增强对JN.1关键突变位点(L452W)的交叉反应。
保护效力评估:
攻毒实验表明,XBB.1.5加强免疫使肺部病毒载量降低2.6 log10
PFU/g(P<0.01),但鼻腔保护有限。尽管JN.1致病性减弱(无致死性),疫苗仍显著抑制病毒复制。
【讨论与意义】
该研究首次证实XBB.1.5 RBD疫苗可通过"表位叠加"效应(epitope imprinting)增强对远缘变异株的防护,其中BA.4/5初免可能通过L452R/W交叉反应拓宽抗体谱。虽然T细胞反应强度与保护效果不完全匹配(P=0.07),但中和抗体滴度与病毒载量呈显著负相关(r=-0.82)。
研究局限性包括:1)K18-hACE2小鼠模型与人类呼吸道病毒分布存在差异;2)未解析JN.1特异性中和表位;3)未评估抗体持久性。随着XEC等新变异株出现,研究者建议建立快速匹配的RBD疫苗平台。这项工作为应对COVID-19抗原漂移提供了重要范式,提示多价RBD疫苗可能是突破免疫逃逸瓶颈的关键策略。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