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8+ T细胞引导的免疫化疗提升高肿瘤负荷三阴性乳腺癌病理完全缓解率

时间:2025年11月2日
来源:Molecular Therapy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PD-L1阻断联合化疗在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治疗中疗效提升但伴随不良反应的问题,开展CD8+ T细胞浸润≥10%的局部晚期免疫调节型TNBC患者中camrelizumab(抗PD-1)联合化疗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显著提高至62.2%(绝对增加20.0%),且安全性可控。多组学分析证实CD8+ T细胞密度与疗效显著相关,为TNBC免疫治疗提供了精准生物标志物。

广告
   X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作为乳腺癌中最具侵袭性的亚型,因其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导致治疗手段有限且预后较差。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TNB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阻断剂联合化疗在新辅助治疗中显示出提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的潜力。然而,这种联合疗法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伴随着显著的不良反应,且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益。因此,如何精准识别可能受益于免疫治疗的患者群体,成为当前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人员注意到肿瘤微环境中CD8+ T细胞的浸润水平可能与免疫治疗响应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CD8+ T细胞作为抗肿瘤免疫的核心效应细胞,其密度和分布可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但CD8+ T细胞能否作为指导TNBC免疫化疗的生物标志物,尚需前瞻性临床研究验证。为此,Li Chen、Shu-hao Jiang、Guang-Yu Liu等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II期临床试验,探索在CD8+ T细胞浸润≥10%的高肿瘤负荷局部晚期TNBC患者中,camrelizumab(一种抗PD-1抗体)联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旨在回答两个核心问题:一是CD8引导的免疫化疗能否提高pCR率;二是CD8+ T细胞密度是否与免疫治疗响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Molecular Therapy》,为TNBC的精准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证据。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方法:首先,通过II期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90例II-III期TNBC患者随机分配至camrelizumab联合化疗组或单纯化疗组,评估主要终点pCR率;其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CD8+ T细胞浸润和PD-L1表达水平,界定免疫调节型TNBC人群;最后,整合多组学分析(包括转录组和免疫细胞浸润谱)探索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所有患者样本来源于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re的前瞻性收集队列。
研究结果
CD8引导的免疫化疗显著提高pCR率
在90例随机分组的患者中,camrelizumab联合化疗组(n=45)的pCR率达到62.2%(95% CI:46.5–76.2%),而单纯化疗组(n=45)为42.2%(95% CI:27.7–57.8%),绝对差异为20.0%(P=0.059)。这一结果提示,在CD8+ T细胞高浸润的TNBC患者中,加入camrelizumab可显著提升肿瘤的完全缓解率,尽管P值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阈值,但临床意义突出。
安全性分析显示可控的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组中,≥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9%(40/45),略高于单纯化疗组的82.2%(37/45),但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常见不良事件包括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和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等,大多数患者可通过对症处理得到控制。这表明camrelizumab联合化疗在高肿瘤负荷TNBC患者中具有可管理的毒性特征。
多组学分析揭示CD8+ T细胞与疗效的强相关性
通过对治疗前肿瘤样本的多组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camrelizumab治疗后达到pCR的患者中,CD8+ T细胞浸润水平显著升高。此外,PD-L1表达、基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sTILs)密度与CD8+ T细胞密度呈强正相关。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CD8+ T细胞作为预测免疫化疗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研究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表明,在CD8+ T细胞浸润≥10%的高肿瘤负荷局部晚期TNBC患者中,camrelizumab联合新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pCR率,且安全性可控。多组学分析证实,CD8+ T细胞密度与免疫治疗响应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精准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的生物标志物。这一发现不仅为TNBC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策略,也推动了免疫治疗在实体瘤中的生物标志物探索。未来,基于CD8+ T细胞水平的患者分层有望优化免疫化疗方案,改善TNBC患者的临床结局。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