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来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听力损失的性别与种族差异展开队列研究,通过分析1787名成人数据发现:白人男性听力损失患病率最高(60.7%),黑人女性最低(29.2%)。研究揭示了噪声暴露、社会经济地位等风险因素的群体差异性,为制定精准化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这项持续三十余年的社区队列研究(1988-2024)揭示了听力流行病学的重要规律:通过对1787名18岁以上参与者(平均61.3±16.4岁)的纯音测听(PTA,0.5-4kHz)分析发现,整体听力损失(>25dB HL)患病率达46.2%,呈现显著的人口学差异——白人男性患病率超60%,而黑人女性不足30%。
研究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锁定关键风险因素:年龄增长(每10岁OR值翻倍)、男性性别(OR=1.8)、噪声暴露史(OR=1.5)显著提升风险,而黑人种族显示保护效应(OR=0.6)。有趣的是,体质量指数(BMI>30)与心血管疾病等传统风险因素在不同族群中表现出差异性关联。
该研究首次系统绘制了听力损失的全生命周期流行图谱,特别指出职业噪声防护措施对产业工人(尤其白人男性)的紧迫性,同时提示黑人群体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遗传保护机制。这些发现为公共卫生部门制定分众化防聋策略提供了精准靶点。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