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浙江大学不短加强人才吸收、引进力度。到目前为止该校已经聘任数十名长江特聘教授和光彪特聘和讲座教授。
生物通综合:浙江大学不短加强人才吸收、引进力度。到目前为止该校已经聘任数十名长江特聘教授和光彪特聘和讲座教授。
长江特聘教授
所设学科 |
特聘教授 |
批次 |
材料学 |
陈湘明 |
第五批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杨德仁 |
第三批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彭方正 |
第二批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曹一家 |
第四批 |
分子流行病学 |
吴息凤(讲座) |
第六批 |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流变学) |
郑强 |
第六批 |
工程热物理 |
骆仲泱 |
第二批 |
樊建人 |
第三批 | |
光学工程 |
何赛灵 |
第一批 |
何建军 |
第七批 | |
化学工程 |
李伯耿 |
第四批 |
朱世平(讲座) |
第六批 | |
应用数学 |
林芳华(讲座) |
第二批 |
基础数学 |
励建书(讲座) |
第二批 |
周向宇 |
第四批 | |
罗锋(讲座) |
第六批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叶修梓 |
第三批 |
鲍虎军 |
第五批 | |
计算数学 |
郑耀 |
第四批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褚健 |
第一批 |
理论物理 |
郑波 |
第四批 |
传染病学 |
王明海 |
第五批 |
凝聚态物理 |
李有泉 |
第三批 |
许祝安 |
第六批 |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冯明光 |
第四批 |
热能工程 |
严建华 |
第五批 |
生物物理 |
华跃进 |
第六批 |
药学 |
赵昱 |
第三批 |
有机化学 |
戴伟民 |
第五批 |
麻生明 |
第四批 | |
植物营养学 |
杨肖娥 |
第五批 |
肿瘤学 |
胡讯 |
第四批 |
于晓方 |
第五批 | |
王荣福 |
第七批 | |
岩土工程 |
陈云敏 |
第七批 |
机械电子工程 |
杨华勇 |
第七批 |
物理化学 |
唐睿康 |
第七批 |
植物病理学 |
周雪平 |
第七批 |
邬建国教授受聘为浙江大学光彪教授
邬建国教授1957年出生,1991年美国迈阿密大学博士毕业,现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国际可持续性研究所任职,是国际知名的景观生态学家,在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城市生态学及可持续性科学等研究领域均有较大建树。目前已发表论文108篇,近三年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生态学学术论文4篇,出版学术专著四部。
邬建国教授在浙江大学工作期间,将为研究生讲授景观生态学的国际学术前沿进展,并就科技论文写作给研究生做专题讲座,同时培养青年科学家,开展和推动浙江大学生态学与岛屿生物地理学方面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力争形成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
光彪讲座教授:张富春博士
张富春教授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83年获得美国Virginia Tech 博士学位,1988年后任职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物理系。张富春教授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的研究,在高温超导与重费米子等领域具有卓越的贡献,他导出的高温超导铜氧化合物的数学模型已成为国际上研究高温超导时广泛采用的微观哈米顿量;他在分数量子霍耳方面的研究中所预言的2/5填充时的量子相变目前也已被实验所验证;同时他还是研究Kondo和重费米子问题之大N展开方法的创始人之一,该方法已成为研究强关联的标准方法之一;1996年,稀土氢化物的光学开关特性被发现后,他率先建立了解释该现象的理论,并也被后来的进一步实验所证实。由于他出色的学术成就,张富春教授1999年被评为美国物理学会Fellow, 2002被美国Cincinnati 大学授予校级杰出教授。他还被中国科学院评为海外知名学者。
光彪讲座教授:吴京
吴京1934年4月9日出生于南京,1956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后于1961和1964年获美国爱荷华州(Iowa)大学流体力学硕士、博士学位。先后担任美国德拉威尔(Delawar)大学教授、德拉威尔大学大气海洋相互作用研究所主任、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咨询专家、美国德拉威尔大学勃朗讲座教授、美国海军研究总署流体力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科学院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等,1994-1996年吴京先生任台湾成功大学校长,1996-1998年任台湾“教育部部长”等职。由于吴京先生在土木工程、大气海洋学的学术贡献,1986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5年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现任美国德拉威尔大学荣誉勃朗讲座教授,成功大学荣誉教授及公共事务研究中心顾问。
吴京先生不仅是一位享誉业界的著名学者,同时他也是一位着力推动两岸教育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2001年吴京先生应邀率台湾院士团访问大陆并拜访李岚清副总理、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2003年率团出席在上海举办“海峡两岸郑和学术研讨会”,并同时受邀访问浙江大学。现在,吴京先生又加盟浙江大学,这必将推动浙江大学相应学科的研究水平与文化交流向更高层次迈进。
沈炳辉受聘浙大光彪教授
沈炳辉出生于1961年,1983年获得原杭州大学生物系学士学位,1983至1986年在原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任助教,此后相继获得美国肯萨斯州立大学生化系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分子生物学与生化系博士后及美国新墨西哥Las Alamos国家实验室生物科学部博士后。现任美国洛杉矶国家医学中心贝克曼研究所放射生物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人类遗传病发病的分子机制和DNA修复相关的蛋白诱导因子,首次发现和鉴定了分叉DNA单链内切酶FEN-1,并提出了结构特异性内切酶的概念,在DNA复制和修复领域取得了大量国际一流的创新性的成果。近5年来在Cell,EMBO Journal,PNAS,Cancer Research,EMBO Reports,JBC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杂志他引1200余次。
多年来,沈炳辉一直关注着母校浙大的发展,他在答辞中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他说,他一定会在工作上加倍努力,完成学校交给他的任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子元出席仪式,浙大人事处等有关部门及农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了受聘仪式。
光彪特聘教授:闫勇
闫勇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并于1988年获硕士学位。1992年获英国Teesside大学测量及控制专业获博士学位。此后,他相继在英国Teesside大学、格林威治大学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并于2003年任格林威治大学工程学院科研主任。闫勇教授是英国特许工程师(CEng)、特许物理学家(CPhys)、测量与控制协会资深会员(FInstMC) 和物理协会资深会员(FInstP)。目前为英国Kent大学电子系教授,并担任先进仪器仪表研究中心主任。
闫勇已发表国际期刊及国际会议论文等150余篇,其中被EI收录60多篇和SCI收录近40篇。拥有发明专利2项及待批2项。他是1998年首届“固体颗粒流量测量国际大会”主席、2000和2002年全英“应用于燃烧过程的先进传感器和仪表系统技术会议”专题报告会主席、2005年“传感器及其应用”国际大会主席,曾在2002年获国际燃烧协会会议最佳海报奖、2003年获欧洲电气工程协会(IEE)成就奖。
光彪讲座教授:刘大可
刘大可早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后赴瑞典留学,于1992和1994年分别获得瑞典林雪平大学副博士、工学博士学位。刘大可曾任爱立信瑞典(Ericsson)微电子集团高级研究员及高级设计师,现兼任威盛瑞典董事和威盛瑞典资深首席科学官。作为集成电路和处理器研究与设计方面的著名专家,刘大可在移动通讯手机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移动通讯基带数字信号处理器、互联网关语音系统、可编程专用网络处理器、超高速图片(JPEG)压缩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通用集成设计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
汤雷翰受聘光彪教授
汤雷翰是国际知名理论物理学家,主要研究凝聚态物理,特别是统计物理理论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他在准晶、超导、自旋玻璃、动力学生长、时空混沌、经济物理、生物物理的解析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近15年来在世界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已经在物理学最具权威的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影响因子7.2)上发表了17篇高水平论文。据了解,在浙大工作期间,汤雷翰将为研究生讲授高等统计物理、理论生物学等国际学术前沿课程,开展和推动浙大在低维复杂系统和含杂质材料中长程序与相变及细胞内蛋白质网络的理论与计算研究,并争取承接科研项目,促进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加强浙大与香港浸会大学的交流与合作。
光彪讲座教授:来颖诚
来颖诚,1964年7月出生,年仅14岁便考上了浙江大学,并于1982年和1985年获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获美国马里兰大学非线性科学博士学位。在哈密顿体系、量子混沌、混沌控制及同步、混沌通信、混沌时间序列分析、半导体激光器动力学、随机动力学体系与随机共振、计算生物学等广泛的线性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现任美国亚历桑那州立大学物理、数学和电工系教授。1997年荣获美国白宫颁发的“科技前沿开发”总统奖,成为20世纪80年代后大陆留美学人中第三位美国总统奖得主。
光彪教授:王晓钢
王晓钢,1954年11月出生,199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IOWA大学Independent Research Scientist.在受控核聚变研究、空间与天体等离子体研究方提出多个模型,并得到试验验证或卫星观测结果的支持,受邀多次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做大会邀请报告。目前,他是我国重大科学计划—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科学工作队三个主要负责人之一。最近,我国天文学家通过卫星观测数据“捕捉”到的宇宙中的磁零点,就是王晓钢所在团队的最新成果。已经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光彪教授:徐学桥
徐学桥,1959年2月出生,1990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师从世界著名科学家M.N.Rosenbluth教授,从事等离子体的宏观及微观理论研究。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在Birdsall教授领导下从事等离子体理论和数值模拟的研究。1993年进入美国劳伦斯利佛莫尔国家实验室工作至今,现在是该实验室的终身科学家。
光彪教授:刘荧
刘荧教授生于1961年,1982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91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在二维超导超薄薄膜的超导-绝缘态相变、纳米结构超导的反常性质、强关联体系的物性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世界公认的突出成果,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Nature 1篇,Science 3 篇(均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Phys. Rev. Lett. 7篇。曾获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事业奖(NSF Career Award)。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