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抗体研究项目包括……
生物通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公布了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抗体研究项目包括(按金额排序):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批准金额(万) | 依托单位 | 批准号 |
单域抗体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 叶其壮 | 66 | 深圳大学 | 21977072 |
开发基于cetuximab抗体靶向工程酶A4H363A的ADEPT肿瘤靶向疗法 | 程剑松 | 66 | 南开大学 | 21977055 |
基于酵母表面展示和乳液PCR的危害物高稳定性天然成对抗体快速筛选技术研究 | 宁保安 | 66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21976210 |
以纳米抗体多聚体为新组装单元的生物大分子自组装及其功能化 | 陈国颂 | 66 | 复旦大学 | 21975047 |
智能型聚合物-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合成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靶向输送和释放 | 倪沛红 | 65 | 苏州大学 | 21975169 |
水溶性pH响应人工抗体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循环肿瘤外泌体高效捕获和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 张丽媛 | 65 | 大连医科大学 | 21974017 |
巨噬细胞来源载药微颗粒逆转M2型TAM增强PD-1抗体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 甘璐 | 60 | 华中科技大学 | 81974459 |
基于抗体多样化原理的抗体亲和力成熟体外重构 | 孟飞龙 | 59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31970880 |
基于牛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制备纳米抗体的研究 | 赵要风 | 59 | 中国农业大学 | 31972562 |
PGE2-EP4信号对IgE抗体类别转换和IgM浆细胞存活的调控作用 | 张毓 | 59 | 锦州医科大学 | 31970840 |
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EGFR/Notch双特异性抗体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胡适 | 59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31970882 |
SHIV感染恒河猴体内产生针对HIV-1广谱中和抗体机制的研究 | 高峰 | 59 | 吉林大学 | 31970888 |
抗NKG2A抗体多模态肿瘤靶向纳米成像探针增益NK细胞治疗乳腺癌的研究 | 李康安 | 59 | 上海交通大学 | 81972872 |
基于全合成纳米抗体库筛选丙烯酰胺纳米抗体及其模拟酶定向标记研究 | 王弘 | 58 | 华南农业大学 | 31972157 |
RNA结合蛋白Dhx9调控抗体多样性的机制研究 | 陈娟 | 58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31970611 |
基于生物发光报告病毒的新型流感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 潘蔚绮 | 58 | 广州医科大学 | 31970884 |
聚醚类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制备、分子识别机制研究及分析方法的建立 | 李建成 | 58 | 中国农业大学 | 31972738 |
微囊藻基因工程抗体的筛选及免疫检测鉴别微囊藻方法的建立 | 李建宏 | 58 | 南京师范大学 | 31971561 |
小分子药物协同的靶向抗体(蛋白)催化细胞毒Aβ42寡聚体降解及其协同机制的研究 | 张应玖 | 58 | 吉林大学 | 31970883 |
基于pH值调控的磁球表面抗体定向固定提高微生物致病菌识别效率研究 | 杜美红 | 58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 31972146 |
抗独特型纳米抗体对Cry2Aa毒素的分子模拟及其生物活性形成规律研究 | 刘媛 | 57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31972292 |
抗体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正向分化—CVI抗体使动脉硬化斑块消褪的分子机制 | 赵明 | 56 | 南方医科大学 | 81974045 |
鲤鱼新型免疫球蛋白IgT黏膜免疫特性及其抗体库多样性研究 | 杨桂文 | 56 | 山东师范大学 | 31972828 |
4-1BB抗体抗肿瘤活性和肝脏毒性的调控机理 | 杨选明 | 55 | 上海交通大学 | 81971467 |
CD36抗体引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 付涌水 | 55 | 广州血液中心 | 81970169 |
抗GPR30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 石桂秀 | 55 | 厦门大学 | 81971536 |
表达PD-L1单链抗体细菌的超声可视化及其控释治疗卵巢癌的研究 | 陈智毅 | 55 | 广州医科大学 | 81971621 |
BRD4抑制剂诱导DNA错配修复缺陷的机制及其联合PD-L1抗体治疗卵巢癌的研究 | 孙朝阳 | 55 | 华中科技大学 | 81974408 |
流感疫苗联合PD-1抗体在Alzheimer’s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祁方昉 | 55 | 中山大学 | 81971021 |
B细胞及病理性抗体促进纤维肉瘤肺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 王子兵 | 55 | 郑州大学 | 81972690 |
抗半乳糖醛酸聚糖(PGA)抗体在诱导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中的作用 | 戴慧 | 55 | 北京大学 | 81972041 |
抗体阳性孕妇中巨细胞病毒垂直传播及相关不良临床结局危险因素研究 | 张军 | 55 | 厦门大学 | 81973058 |
免疫重建中调控KLF4预防致敏受体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机制研究 | 付迎欣 | 55 | 南开大学 | 81970654 |
COX-2抑制剂通过调控MDSCs增强PD-1抗体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 | 邓艳红 | 55 | 中山大学 | 81974369 |
交叉反应性抗血凝素抗体对防止社区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和发病的作用研究 | 徐翠玲 | 55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 81974487 |
靶向IL-17A的单克隆中和抗体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作用及其Caspase-12依赖凋亡机制 | 李淑娟 | 55 | 首都医科大学 | 81971102 |
靶向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广谱全人源胚系抗体的获取及作用机制研究 | 于飞 | 55 | 河北农业大学 | 81974302 |
自身抗体诱导RA滑膜巨噬细胞增敏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 钟桥 | 55 | 南京医科大学 | 81971995 |
SpG亲和肽靶向抗体Fc位点的共价偶联标记研究及临床免疫学检验应用 | 杨洪鸣 | 55 | 潍坊医学院 | 81971998 |
应用抗原特异记忆B细胞筛选与单细胞测序技术获得狂犬病毒治疗性抗体 | 王奇慧 | 55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81973228 |
抗BACE1自身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刘雨辉 | 55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81971024 |
负载一氧化氮(NO)的超声微泡靶向治疗食蟹猴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 黄正宇 | 55 | 中山大学 | 81970649 |
肝细胞癌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治疗获得性耐药机制及表观修饰干预研究 | 施国明 | 55 | 复旦大学 | 81972232 |
抗肠神经元抗体导致贲门失弛缓症肠神经元损伤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 | 李晓青 | 55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81970476 |
调节性T细胞衰老在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致心衰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刘慧荣 | 55 | 首都医科大学 | 81970334 |
Exosome PD-L1/c-Met蛋白作为NSCLC检测标志物和双特异性抗体治疗靶向抗原的应用及机制研究 | 孙祖俊 | 55 | 同济大学 | 81974314 |
68Ga定点标记纳米抗体检测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及监测免疫治疗疗效的分子影像学研究 | 赵晋华 | 55 | 上海交通大学 | 81971647 |
芪贞汤通过提高肠道益生菌丰度增敏PD-1抗体辅助治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 孟静岩 | 55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81973728 |
从HBsAg与B细胞的交互作用研究HBsAg表位及其抗体在慢乙肝功能性治愈中的作用机制 | 李咏茵 | 55 | 南方医科大学 | 81971933 |
识别寨卡病毒NS1蛋白C-端表位的抗体应答及其在小鼠模型对神经症状保护作用 | 庾蕾 | 55 | 广州医科大学 | 81971924 |
间充质干细胞运载分泌双特异单链抗体BiTE的溶瘤腺病毒治疗骨肉瘤肺转移及相关机制研究 | 禚保彪 | 55 | 徐州医科大学 | 81972511 |
M1-exo通过miR-98-5p促进M2型TAMs向M1极化的机制及其在增强肺癌PD-1/PD-L1抗体疗效中的作用 | 李雪飞 | 55 | 同济大学 | 81972169 |
新型H2-18抗体介导盐霉素神经酰胺纳米胶束的双靶向和多重杀伤胃癌干细胞和胃癌细胞作用机制研究 | 陈涵 | 55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81972271 |
基于抗EGFRvⅢ纳米抗体的新型CAR T细胞作为药物载体抗胶质瘤疗效 及作用机制研究 | 姜晓兵 | 55 | 华中科技大学 | 81974390 |
用双特异性抗体干预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的研究 | 张丽 | 52 | 山东大学 | 81970710 |
程序性坏死介导的抗MDA5抗体诱发NETs形成参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机制研究 | 王国春 | 52 | 中日友好医院 | 81971531 |
BAP31胞内抗体经外泌体microRNA抑制胃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王天怡 | 52 | 东北大学 | 31972898 |
HIV-1抗体中和表型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 | 杨力权 | 33 | 大理大学 | 31960198 |
抗原偶联白细胞诱导保护性耐受在抗ds-DNA抗体诱导的狼疮性肾损害中的作用 | 孙文娟 | 32 | 昆明理工大学 | 81960137 |
高效清除HBV的新型抗体研究 | 游敏 | 25 | 厦门大学 | 31900675 |
基于纳米抗体可变区CDR3的抗Cry2A多肽的识别机制研究 | 邱雨楼 | 25 | 中国计量大学 | 31901781 |
抗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纳米抗体的筛选与中和机制研究 | 迟航 | 25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31902306 |
基于纳米抗体开发结直肠癌细胞内β-连环蛋白动态O-GlcNAc糖基化的荧光探针 | 施杰 | 25 | 江南大学 | 21907038 |
α-L-岩藻糖苷酶的Loop环改造用于抗体药物去岩藻糖研究 | 范树泉 | 25 | 聊城大学 | 31900914 |
靶向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颈部区的中和抗体动态机制研究及其广谱性改造 | 管珊珊 | 25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31901062 |
抗体Fc受体相关基因Fcer1g在肠道ILC3s分化和功能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 黄超 | 25 | 西湖大学 | 31900668 |
激酶锚定蛋白AKAP8促进AID介导抗体类别转换的机制研究 | 王旭 | 24 | 中山大学 | 31900655 |
共聚物人工抗体的设计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论和模拟研究 | 徐枭 | 24 | 南京理工大学 | 21903045 |
基于纳米抗体的Macadamia过敏原致敏机制研究和痕量检测 | 胡耀中 | 24 | 南开大学 | 31901779 |
广谱性磺胺类药物纳米抗体筛选及分子识别机制研究 | 于雪芝 | 24 | 中国农业大学 | 31902325 |
抑制胰岛淀粉样多肽纤维化的单区抗体的构建及其作用机制 | 孟凡玲 | 24 | 华中科技大学 | 31900904 |
基于微腔谐振的毛细管内壁捕获抗体固载状态表征方法研究 | 李红 | 24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61903042 |
双抗体靶向荧光纳米探针用于β淀粉样蛋白聚集体的成像分析研究 | 白熙琳 | 24 | 北京大学 | 21904007 |
青蒿素抗体的分子识别机制及半抗原设计模型研究 | 郭素琴 | 22 | 五邑大学 | 31900677 |
抗血小板GPIbα抗体介导ITP的致病机制异质性研究 | 徐淼 | 22 | 山东大学 | 81900124 |
肝癌中唾液酸化IgG抗体的形成机制及其功能研究 | 魏瑗 | 22 | 中山大学 | 81901585 |
FHR1/FHR5参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发病的机制研究 | 陈素芳 | 22 | 北京大学 | 81900640 |
抗长五聚体蛋白3(PTX3)自体抗体在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 李秋钰 | 22 | 北京大学 | 81900641 |
IgG4型甲状腺特异性抗体糖基化修饰在IgG4型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余洋 | 22 | 北京大学 | 81900711 |
登革病毒血清特异型人源中和抗体对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ADE)的抑制及分子机制 | 王家祺 | 21 | 中山大学 | 81902059 |
EZH2负性调控CDKN2A介导SLE自身抗体产生的机制研究 | 郭慕瑶 | 21 | 中南大学 | 81901664 |
自身抗体PR3-ANCA通过诱发血管炎症促进肝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 刘瑞贤 | 21 | 中山大学 | 81902381 |
肿瘤特异性释药的偶氮还原酶裂解型抗体偶联药物研究 | 王彦明 | 2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81903451 |
H5N6禽流感神经氨酸酶人源抗体筛选与抗病毒机制研究 | 沈晨光 | 21 | 南方科技大学 | 81902058 |
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人源单链抗体的筛选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 薛升 | 21 | 青岛大学 | 81900395 |
靶向恶性疟原虫PfRH5的全人源新结构抗体开发及机制研究 | 吴艳玲 | 21 | 复旦大学 | 81902108 |
干扰素α重塑肿瘤微环境增强PD-1抗体治疗肝癌的免疫效应机制研究 | 朱迎 | 21 | 复旦大学 | 81902390 |
Sin1/mTORC2在生发中心B细胞反应及产生抗体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李曼 | 21 | 同济大学 | 81901574 |
纳米载体递送CRISPRa定向诱导T细胞浸润用于增强免疫检查点抗体疗效的研究 | 鲁紫东 | 21 | 华南理工大学 | 81901875 |
宿主对巨细胞病毒免疫反应通过TAF9参与系统系红斑狼疮抗双链DNA自身抗体产生的机制研究 | 李志艳 | 21 | 北京大学 | 81902128 |
抗dsDNA抗体交叉反应NMDAR调控CREB-BDNF及PI3K/Akt信号通路在HIV相关神经认知紊乱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廖红艳 | 21 | 四川大学 | 81902129 |
新型靶向卵巢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抗体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傅文燕 | 20.5 | 同济大学 | 81903140 |
TNFR2抗体通过抑制CD8+T细胞凋亡进而促进抗肿瘤免疫的机制研究 | 石刚 | 20.5 | 四川大学 | 81902918 |
TRAF6/mTOR双向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放疗联合PD-1抗体诱导远隔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赵越 | 20.5 | 电子科技大学 | 81903135 |
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通过调控CD4效应T细胞活性增强霍奇金淋巴瘤PD-1抗体反应性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 王春萌 | 20.5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81903153 |
BLIMP-1在天疱疮自身抗体产生中的机制研究 | 周生儒 | 20 | 上海交通大学 | 81903210 |
抗BMPR2相关受体自身抗体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 钱君岩 | 20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81900054 |
整合素αvβ6抗体对角膜基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吴文静 | 20 | 南开大学 | 81900828 |
靶向识别VWF且规避ADAMTS13自身抗体的新型酶的研制及其功能研究 | 张露璐 | 20 | 西安交通大学 | 81900141 |
克氏原螯虾精氨酸激酶的抗原表位与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 杨阳 | 20 | 厦门华厦学院 | 31901811 |
诊疗一体化TSNCs光热-化疗联合CTLA-4抗体用于甲状腺癌治疗及作用机制研究 | 嵇建峰 | 20 | 浙江省肿瘤医院 | 81902722 |
BRD4抑制剂JQ1与PD-1抗体联合应用治疗高危型子宫内膜癌的机制研究 | 庞迎新 | 20 | 山东大学 | 81902657 |
AT1受体自身抗体通过增强AT1受体敏感性加重腹主动脉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王美丽 | 20 | 首都医科大学 | 81900415 |
CCR2拮抗剂与PD-1抗体联合治疗对于去势抵抗前列腺癌免疫环境影响的机制研究 | 苏斐 | 20 | 北京医院 | 81902618 |
C5a单克隆抗体预处理联合术中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灌注对体外循环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新机制探讨 | 王家阳 | 20 | 首都医科大学 | 81900098 |
TEM-1抗体片段-近红外光分子探针在黑素瘤靶向诊断及实时手术导航中的应用研究 | 王育珏 | 20 | 华中科技大学 | 81903242 |
改性anti-BMP2抗体协同激活成骨破骨与预防双磷酸盐颌骨坏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吴庆庆 | 20 | 重庆医科大学 | 81900978 |
MUC16抗体耦合6-姜烯酚相变纳米粒靶向卵巢上皮性癌TLR4/MyD88通路和紫杉醇耐药的研究 | 朱熠 | 20 | 四川省肿瘤研究所 | 81902670 |
口蹄疫病毒广谱中和抗体识别抗原结构与中和病毒机制研究 | 李坤 | 19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 31902288 |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