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药物研发中基于生物标志物的决策

时间:2025年4月5日
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聚焦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药物研发,阐述了生物标志物(如血液、脑脊液(CSF)及脑成像中的相关指标)在疾病风险评估、诊断、预后、药效监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动药物研发进程,降低研发风险。

广告
   X   

一、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生物标志物概述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复杂的病症,其显著特征为神经生物学发生复杂变化。这些变化会反映在生物标志物的改变上,这些生物标志物可在血液、脑脊液(CSF)以及脑成像中检测到。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可获取的替代指标,能用于衡量那些难以直接测量的生理过程,在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决策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

二、生物标志物在不同方面的应用

  1. 疾病风险与易感性评估: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确定个体患特定疾病的风险以及易感性。例如,某些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相关联,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能够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就对个体的患病可能性进行初步评估,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2. 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额颞叶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血液和脑脊液中的特定生物标志物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脑脊液中存在一些在血浆中无法获取的生物标志物,比如突触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的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对于准确诊断疾病至关重要。
  3. 疾病预后判断:通过监测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进行预测。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生物标志物的水平会发生动态变化,这些变化能够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例如,特定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升高或降低可能预示着疾病的恶化或好转,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4. 药效动力学评估: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评估药物的药效动力学。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会引起生物标志物的相应变化,通过监测这些变化,可以了解药物是否发挥了预期的作用,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例如,在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中,通过检测与淀粉样斑块、神经原纤维缠结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药物对这些病理特征的影响。
  5. 治疗反应预测:生物标志物还可以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不同患者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而生物标志物能够帮助医生筛选出更有可能从特定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群体。例如,某些生物标志物可以预测患者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 安全监测:在药物研发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生物标志物还可用于监测药物的安全性。一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能提示药物的不良反应,通过及时监测这些标志物,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各类生物标志物的特点与应用

  1. 血液生物标志物:血液生物标志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逐渐崭露头角。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额颞叶痴呆等疾病,都有相关的血液生物标志物被发现。部分生物标志物甚至可以在多种疾病状态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便利。血液检测相对简单、便捷,易于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2. 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脑脊液的采集为获取一些特殊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途径,这些生物标志物在血浆中无法检测到。其中,突触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的标志物在脑脊液中较为丰富。这些标志物对于深入了解疾病的病理机制、准确诊断疾病以及评估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脑脊液采集相对复杂,有一定的侵入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3. 分子成像生物标志物:随着技术的发展,分子成像技术能够识别越来越多的靶点,包括淀粉样斑块、神经原纤维缠结、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突触密度等。这些靶点的检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了直观的信息。例如,通过分子成像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淀粉样斑块在大脑中的分布和变化,有助于评估药物对淀粉样斑块的清除效果。

四、生物标志物在药物研发中的意义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研发过程中,合理选择和应用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和研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临床试验需求,明智地选择合适的生物标志物,并将其合理地部署在临床试验中,能够为药物研发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还能降低研发过程中的风险,加速新疗法的开发和批准。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药物研发中,生物标志物已作为替代终点,为新疗法的加速批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生物标志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药物研发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生物标志物,有望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多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优化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加强生物标志物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推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药物研发取得更大的进展。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