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研究人员针对激素敏感脂肪酶(HSL)与脂滴(LDs)结合的分子机制这一长期未解问题,通过冷冻电镜(cryo-EM)和氢氘交换质谱(HDX-MS)等技术,首次鉴定出HSL中负责脂滴结合的H-基序(489-538位残基)和N端4-螺旋束,发现其结合能力独立于PKA催化的磷酸化,为理解脂解调控提供了新视角。
西湖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性研究,首次解析了人HSL 3.4 Å的冷冻电镜结构,结合氢氘交换质谱、人工脂滴结合实验和细胞成像技术,揭示了HSL与脂滴相互作用的两大关键元件:位于调节域的H-基序(489-538位残基,含F519/W526/F530芳香族残基关键簇)和N端4-螺旋束(1-136位残基,含RRSIFFR两亲性环)。这些发现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为理解脂解调控提供了全新结构基础。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1)利用Expi293F细胞表达系统纯化人HSL蛋白;2)冷冻电镜解析HSL三维结构;3)氢氘交换质谱分析脂滴结合引起的构象变化;4)人工脂滴(ALD)浮选实验定量结合能力;5)3T3-L1前脂肪细胞和脂肪细胞模型验证生理相关性。
研究结果部分:
"HSL与人工脂滴相互作用":通过DOPC/DOPE-TAG混合体系证实HSL能直接结合人工脂滴,结合率高达80%,而对照蛋白MBP仅10%。
"人HSL的冷冻电镜结构":解析的HSL为头尾相连的同源二聚体,包含N端域、催化域(CD1-CD3亚域)和未解析的调节域(492-637),催化三联体S424-D693-H723与细菌同源物EST2保守。
"调节域是HSL主要的脂滴结合区域":删除调节域(Δ489-659)使ALD结合率显著降低,且丧失水解长链底物EnzChek的能力,但在3T3-L1前脂肪细胞中仍保留pNPB短链底物活性。
"HDX-MS鉴定HSL中的脂滴结合区域":显示调节域和N端4-螺旋束在结合脂滴时构象变化最显著,其中511-535螺旋是核心区域。
"H-基序的鉴定":截断实验证实489-538片段(H-基序)足以介导30%ALD结合,其芳香族残基突变(F519V/W526V/F530V)完全破坏定位。
"N端4-螺旋束是另一个脂滴结合基序":I100A/F101A突变削弱结合,与基序突变叠加(5A)产生协同效应。
"脂滴结合基序与磷酸化的关系":在3T3-L1前脂肪细胞中,HSL基础定位依赖H-基序,但PKA激活(福司柯林处理)不增强结合;而在分化脂肪细胞中,PKA磷酸化能独立促进HSL定位,提示细胞类型特异性调控。
这项研究突破性地揭示了HSL靶向脂滴的双重机制:1)结构性机制——通过H-基序和4-螺旋束直接结合;2)调节性机制——在脂肪细胞中受PKA磷酸化增强。这不仅解释了早期研究中基础结合与激素刺激反应的矛盾现象,更提出了"脂滴结合基序"的新概念,为代谢疾病(如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中脂解失调的治疗提供了精准靶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磷酸化对纯化HSL的酶活无直接影响,暗示其在体效应可能通过改变蛋白互作而非直接激活酶活实现。未来研究可聚焦于这些基序在病理条件下的动态调控,以及它们与其他脂滴蛋白(如PLIN1)的协同作用机制。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