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毒对结直肠癌的干预作用:机制探索与治疗新希望

时间:2025年4月15日
来源:Medical Oncology

编辑推荐:

为解决结直肠癌(CRC)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副作用大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蝎毒(M. eupeus venom)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转移及凋亡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蝎毒能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诱导凋亡,该研究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方向。

广告
   X   

研究背景

癌症,这个如同 “恶魔” 般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全球人类的健康,在各类致死病因中,它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稳居第二。其中,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又是全球范围内极为常见的癌症类型。据 2020 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统计,CRC 新发病例约 190 万,是不折不扣的健康 “杀手”。
目前,CRC 的常规治疗手段,像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疗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癌症,但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癌细胞容易对这些治疗产生耐药性;另一方面,治疗过程中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附带损害,产生一系列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更有效、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背景下,蝎毒这种天然物质进入了研究人员的视野。蝎毒中含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成分,像是肽、酶和低分子量分子等,这些成分让蝎毒具有干扰细胞周期、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为 CRC 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于是,来自塞尔丘克大学(Selcuk University)和恰纳卡莱奥尼兹大学(Manisa Celal Bayar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针对蝎毒对 CRC 的治疗作用展开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Medical Oncology》上。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关键技术方法:
  1. 毒液提取与分析:从土耳其伊迪尔省夜间收集的 M. eupeus 蝎子,经二氧化碳麻醉后,通过 12V/25A 的电刺激提取毒液,随后采用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UV - VIS)、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蛋白质定量(BCA 法)等技术对毒液进行分析678
  2. 细胞实验:选用人结肠癌细胞系 DLD - 1、HT - 29 和健康结肠细胞系 CCD - 18Co 进行实验。通过细胞活力和细胞毒性实验(如 Alamar blue 试剂检测)、细胞迁移实验(CytoSelect 伤口愈合实验)、集落形成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以及细胞凋亡实验(Annexin V - APC/7 - AAD 凋亡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术),研究蝎毒对细胞的影响91011
  3. 基因和蛋白质检测:运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 - PCR)检测凋亡和 CRC 进展相关基因的 mRNA 表达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凋亡和 CRC 进展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1213

研究结果

  1. 蝎毒成分分析:通过 SDS - PAGE 电泳分析,发现 M. eupeus 毒液中存在 5 - 50kDa 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 / 肽。UV - VIS 光谱分析显示毒液在 280nm 处有特定最大吸收峰,BCA 法测得毒液总蛋白浓度为 607.5µg/mL,HPLC 分析表明毒液中含有 11 种不同的蛋白质 / 肽1
  2. 细胞毒性和凋亡诱导:M. eupeus 毒液对 DLD - 1 和 HT - 29 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其 IC50值分别为 4.32µg/mL 和 7.61µg/mL ,但对健康结肠上皮细胞 CCD18 - Co 无明显细胞毒性(IC50>250µg/mL)。同时,毒液处理显著降低了癌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抑制了细胞迁移。此外,毒液处理后,DLD - 1 和 HT - 29 细胞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均有所增加23
  3. 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在凋亡相关基因方面,毒液处理后,DLD - 1 细胞中 19 个基因的 mRNA 表达上调,22 个基因的 mRNA 表达下调;HT - 29 细胞中 12 个基因的 mRNA 表达上调,44 个基因的 mRNA 表达下调。在蛋白水平上,DLD - 1 细胞中 Bax 和 caspase - 3 蛋白表达增加,Bcl - 2 蛋白表达减少;HT - 29 细胞中 caspase - 3 蛋白表达增加,Bcl - 2 蛋白表达减少。在 CRC 进展相关基因方面,DLD - 1 细胞中 16 个基因的 mRNA 表达上调,23 个基因的 mRNA 表达下调;HT - 29 细胞中 57 个基因的 mRNA 表达上调,1 个基因的 mRNA 表达下调。在蛋白水平上,DLD - 1 和 HT - 29 细胞中 p53、SMAD - 4、NF - κB 和 PTEN 等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45

研究结论与讨论

这项研究表明,M. eupeus 蝎毒对结肠癌细胞系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能够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集落形成,并调节关键信号通路,如 TGFβ、Wnt 和 mTOR - NF - κB 通路。这意味着蝎毒在 CRC 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治疗方法。
不过,目前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主要基于细胞培养模型,与体内复杂的生理环境存在差异,无法完全模拟体内的真实情况。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化合物分离研究,明确蝎毒中起关键作用的活性成分;同时,利用动物模型进行实验,评估蝎毒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临床转化的可能性。
总体而言,该研究为 CRC 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为后续开发基于蝎毒的创新癌症疗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在攻克癌症难题上的无限潜力,激励着科研人员继续深入探索,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希望。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