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研究人员在小鼠的大脑中发现了一种神经机制,使它们能够克服本能的恐惧反应;他们说,这种机制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不适当或过度的恐惧反应。
研究人员在小鼠的大脑中发现了一种神经机制,使它们能够克服本能的恐惧反应;他们说,这种机制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不适当或过度的恐惧反应。
根据研究结果,针对这些神经回路可以为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焦虑等与恐惧相关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对视觉威胁的恐惧反应,比如从逼近的捕食者那里逃跑,是生存的关键本能反应,主要由涉及内侧上丘和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脑干回路控制。这些反射行为通常是自动的,独立于大脑的高级区域。
然而,动物在得知感知到的威胁是无害的后,可以抑制这些恐惧反应。然而,这种改变本能反应的学习形式背后的神经机制和大脑区域仍然知之甚少。对迫在眉睫的视觉刺激做出的逃跑行为是本能恐惧的一种公认的衡量标准,naïve小鼠在面临这种威胁时通常会逃到避难所。Hara Mederos和他的同事设计了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通过投影仪呈现的视觉刺激威胁——在3秒内连续三个扩大的黑点——阻止小鼠进入避难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鼠学会了不再逃避黑点。Mederos等人在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使用光遗传学技术,发现后外侧高级视觉区(plHVA) -视觉皮层中的一组大脑区域-对于学习抑制本能的恐惧反应至关重要。然而,一旦学会了行为,视觉皮层并不是维持行为所必需的。
相反,可塑性发生在下游的腹外侧膝状核(vLGN),在那里神经元接受由经验驱动的抑制性调节。这种可塑性依赖于内源性大麻素(eCB)信号,减少了vLGN神经元的抑制性输入,促进了逃避行为的抑制。
根据作者的说法,针对这些通路,如通过深部脑刺激或增强这些回路中ecb依赖性的可塑性,可能有助于抑制适应不良的恐惧反应,提供潜在的新治疗方法。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