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左右半结肠癌(RCRC/LCRC)在胚胎起源、分子特征和临床治疗方面的差异,重点揭示了HOX基因家族(如HOXC6)、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免疫微环境等关键生物标志物如何影响EGFR/VEGF靶向治疗响应差异,为开发侧向特异性诊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胚胎发育过程中,右半结肠源自中肠,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左半结肠源于后肠,由肠系膜下动脉供血。这种解剖差异导致两者在淋巴引流(右半结肠经肠系膜上淋巴结)、转移模式(右半结肠更易腹膜转移)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血管变异度在右半结肠更为常见,其中肠系膜静脉分支数量的个体差异可能影响肿瘤细胞扩散途径。
经典"腺瘤-癌序列"多发生于左半结肠,特征为APC/KRAS/TP53突变累积和微卫星稳定(MSS);而右半结肠更常见锯齿状通路致癌,伴BRAF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MSI)。全基因组测序揭示:右半MSS肿瘤多呈现基因组稳定,左半MSS肿瘤则常见全基因组复制。值得注意的是,IDH1/IDH2突变在左半结肠富集,而PIK3CA突变在右半结肠更频繁。
HOXC6在右半结肠显著高表达,通过mTOR/Wnt通路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和化疗耐药;而左半结肠特征性高表达HOXB13和PRAC1。单细胞测序发现:右半结肠富集免疫分泌(IS)特征程序(高表达HLA-II类分子),左半结肠则呈现增殖干性(PS)程序。RNA结合蛋白ELAVL2的缺失与右半结肠侵袭性相关,而SATB2低表达预示右半结肠不良预后。
右半结肠显示磷脂酶A2-IVA(PLA2G4A)介导的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促进CD39+γδ Treg细胞活化;左半结肠则保留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等肠上皮分化标志。Wnt通路抑制因子DKK4在右半结肠高表达,而左半结肠高表达WIF1。三结构域蛋白29(TRIM29)在右半结肠通过调控葡萄糖代谢促进进展。
具核梭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在右半MSI肿瘤中富集,通过TLR4诱导自噬导致5-FU耐药;而左半结肠相关Akkermansia muciniphila能增强奥沙利铂敏感性。免疫检查点分子PD-L1在右半结肠表达更高,但Foxp3+ Tregs的预后价值呈现侧向差异——仅在左半结肠预示不良结局。
现有共识分子分型(CMS)未能充分体现侧向差异,右半结肠患者对EGFR抑制剂响应较差但可能从VEGF靶向中获益。针对HOXC6的反义寡核苷酸、微生物调节剂等新型干预策略正在探索中,但需克服肿瘤异质性和转移灶微环境重塑等障碍。整合多组学数据的侧向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体系,将成为精准医疗的下一个突破点。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