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辨我是雄雌

时间:2009年2月26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广告
   X   

珊瑚变性本能有助大规模养殖技术的开发 


本报记者 冯卫东 
   树能做到这一点;蜜蜂也能做到这一点;甚至环境压力也可使鱼儿做到这一点;现在,世界著名珊瑚礁研究专家,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动物学系教授尤西•罗亚首次发现,日本海底珊瑚也可进行性别转换。
  这项发表在最近的《英国皇家学会学报》上的研究对挽救目前正遭受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的脆弱的海底珊瑚,乃至海洋中的所有生物的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雌性石芝珊瑚(也称为Fungiid珊瑚)就能改变其性别,从而使大多数蘑菇珊瑚都成为雄性。罗亚认为,这么做的优势在于雄性珊瑚面对有限的资源时更易应对压力。

  罗亚说:“我们相信,如同兰花和一些树木一样,珊瑚性别的变化增加了它们的整体适应能力,使决定其成功进化的生殖可塑性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加强。”

  为生存而战

  罗亚指出,某些珊瑚用于生存的进化策略之一似乎就是从雌性变为雄性。作为雄性,它们能存活于条件恶劣的年份,一旦环境变好,它们又能完全变为雌性。而雌性相对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可定期改变性别的能力使得一个物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繁殖力。

  珊瑚虽然身为动物王国的一员,但看起来像植物。它和植物一样都是固定不动的生命形式,即使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也无法移动。

  罗亚补充说,在有压力的环境条件下,雄性珊瑚可“安然渡过风暴”。就进化意义上说,雄性维持生命的成本相对不高,在维持身体所需的性腺和能量上更为便宜。

  罗亚还指出,这个理论可能并不适用于人类,甚至是那些已经选择了变性的人。

  在为观光者奉献美丽的同时,珊瑚礁还为成千上万的水下生物种群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没有珊瑚礁,许多栖息在珊瑚礁中的水下生物就会灭绝。对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数百万人群来说,珊瑚礁中的海洋生物是他们每日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让食物链和自然奇观永存

  但是,作为全球变暖的后果,珊瑚礁正在持续遭到破坏,全世界约1/4的珊瑚礁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罗亚教授的调查结果,为科学家们能在预计中的大规模气候变化到来前开发出珊瑚养殖技术指明了方向。

  目前正在参与红海珊瑚重建项目的罗亚教授说,这些知识将对珊瑚养殖起到帮助作用。石芝珊瑚是一种耐寒的珊瑚品种。一旦掌握了其繁殖模式,人们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繁育。

  尤西•罗亚教授研究珊瑚礁已经超过35年的时间。他曾经获得国际珊瑚礁学会颁发的达尔文奖章,以表彰其对珊瑚礁研究作出的毕生贡献。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