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代谢工程与培养策略:助力岩藻黄质高效生产的新突破

时间:2025年3月6日
来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编辑推荐:

研究人员针对岩藻黄质生产效率低问题,开展其代谢工程及培养策略研究,提高了产量,意义重大。

广告
   X   

岩藻黄质研究:从困境到突破的探索之旅

在神奇的藻类世界里,岩藻黄质(Fucoxanthin)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广泛存在于藻类中,尤其是褐藻和某些微藻,不仅能帮助藻类巧妙地吸收蓝绿光进行光保护和光合作用,还因其强大的抗氧化、抗肥胖、抗癌和抗糖尿病等生物活性,在化妆品、保健品和制药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想象一下,从藻类中提取的岩藻黄质能帮助人们抵抗衰老、预防疾病,这是多么令人期待的事情。
然而,现实却给这份期待泼了冷水。目前,岩藻黄质主要从天然藻类中提取,化学合成尚未实现。从海带等褐藻以及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等微藻中获取岩藻黄质的过程极为复杂,需要耗费大量能量进行藻类培养,还得运用先进的提取技术和严格的纯化步骤,这使得岩藻黄质的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就好比在寻宝过程中,虽然知道宝藏就在那里,但要拿到它却困难重重。因此,提高岩藻黄质的生产效率迫在眉睫,这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让更多人受益于它的神奇功效。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来自日本神户大学(Engineering Biology Research Center, Kobe University)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上,为岩藻黄质的生产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方法:多管齐下探寻增产之道

研究人员综合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在基因工程方面,通过对三角褐指藻等藻类进行基因编辑,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以优化岩藻黄质的合成途径。在菌株筛选与进化上,采用随机诱变和适应性实验室进化(ALE)技术,筛选出高产岩藻黄质的菌株。同时,利用组学分析技术,包括转录组分析和代谢组分析,深入了解不同条件下藻类基因表达和代谢产物的变化,为优化生产策略提供依据。

研究结果:解锁增产密码

  1. 岩藻黄质的合成路径解析:岩藻黄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十分复杂,且尚未完全明晰。目前已知其合成始于甲基赤藓糖醇磷酸(MEP)途径,该途径生成的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DMAPP)和异戊烯基焦磷酸(IPP)是重要前体。这些前体经一系列酶的作用转化为 β- 胡萝卜素,再逐步转化为玉米黄质、紫黄质等,最终合成岩藻黄质。不过,仍有部分酶,如负责新黄质转化为二环氧玉米黄质以及环氧玉米黄质转化为虾青素的酶尚未被鉴定出来,而且不同藻类的合成途径可能存在差异12
  2. 代谢工程策略成效显著:基于对合成途径的了解,研究人员采用 “推 - 拉 - 阻”(push–pull-block)代谢工程策略来提高岩藻黄质产量。增强 MEP 途径,如过表达编码 1 - 脱氧 - D - 木酮糖 5 - 磷酸合酶(DXS)的基因,可使岩藻黄质含量大幅增加。过表达萜类生物合成途径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也能显著提高产量。此外,敲除或下调竞争途径,如敲除酵母中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基因,同样有助于增产34
  3. 随机诱变与适应性进化助力增产:随机诱变和适应性实验室进化技术在提高岩藻黄质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紫外线(UV)、化学诱变剂等处理藻类,结合荧光高通量筛选,成功获得了岩藻黄质含量显著提高的突变菌株。适应性进化还增强了藻类对光氧化应激的耐受性,提高了光能捕获效率5
  4. 优化培养条件提升产量:培养条件对岩藻黄质的生产影响巨大。不同藻类在不同光照强度和波长下,岩藻黄质产量有所不同。例如,三角褐指藻在低光条件下,岩藻黄质含量会回升;绿色光可促进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中岩藻黄质的合成。此外,氮源、碳源等营养物质也会影响产量。以硝酸钠为氮源,或采用混合营养培养,添加甘油等有机碳源,可提高岩藻黄质的产量6

研究结论与意义:开启岩藻黄质生产新篇章

这项研究深入解析了岩藻黄质的生物合成途径,为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多种策略的协同应用,显著提高了岩藻黄质的产量,为实现其工业化生产迈出了重要一步。随机诱变和适应性进化技术为筛选高产菌株提供了有效方法,优化培养条件则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实践指导。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如岩藻黄质合成途径中限速步骤的确定还不完全清楚,酶工程在岩藻黄质生产中的应用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利用异源宿主生产岩藻黄质还需进一步探索。但这些挑战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进一步提高岩藻黄质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相关产业发展。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岩藻黄质高效生产的大门,让我们离实现岩藻黄质的广泛应用又近了一步。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