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针对高山特有种群遗传衰退问题,开展山蝎蜥(Liopholis montana)种群遗传学研究。发现该物种在4个孤立"天空岛屿"中呈现高私有等位基因比例(11-27%)和小有效种群规模(Ne=8-105),揭示栖息地破碎化导致的遗传瓶颈效应。研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物种保护提供关键数据,建议优先保护Wombat种群并实施基因管理计划。
高海拔环境对特化物种构成多重生存挑战,低地山谷形成的生态屏障将生物囚禁在"天空岛屿"中。这种隔离会加速近交衰退、侵蚀遗传多样性,当竞争者因气候变暖向高海拔迁移时,竞争压力更趋严峻。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脉的特有濒危物种——山蝎蜥(Liopholis montana)正是这种生态陷阱的典型受害者。研究揭示该物种在4个孤立高海拔区域形成离散种群,虽然集合种群保持较高遗传多样性(常染色体杂合度Ho=0.0005),但各孤立种群呈现等位基因贫乏和异常高的私有等位基因占比(11-27%,均值21%)。当前微小的有效种群规模(Ne均值8-105)与种群间基因流阻断,使这个脆弱物种雪上加霜。特别值得警惕的是,维多利亚州持续进行的伐木活动(尽管官方宣称2021年已终止)正威胁着新发现的Wombat州立森林种群——该研究确认的重点保护单元。改善栖息地质量、清除入侵捕食者、实施促进遗传多样性的繁育计划,将成为拯救这种标志性高山蜥蜴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