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教育一直被视为获取社会和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教育热” 现象由来已久。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家长的高期望以及课外辅导的盛行,给韩国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业倦怠(Academic Burnout),难以体验到学习的真正乐趣和意义,维持高水平的学习投入(Learning Engagement)也变得极具挑战。学习投入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业表现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因此,探究韩国中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迫在眉睫。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研究人员联合韩国东亚大学教育学院的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他们以 2590 名韩国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了积极教养(Positive Parenting)、积极师生关系(Positive Teacher - Student Relationships)、坚毅(Grit)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意义重大,为改善韩国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Psychology》杂志上。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技术。数据来源于韩国儿童青少年面板调查 2018(KCYPS 2018),该调查由韩国国家青少年政策研究所开展并于 2021 年公开。研究人员使用了多个成熟的量表进行测量,如用 Kim & Lee(2017)开发的教养方式量表中的积极教养部分测量积极教养,用 Kim & Kim(2009)开发的量表测量积极师生关系,用 Kim & Hwang(2015)开发的 8 项自评量表测量坚毅,用 Lee & Lee(2012)开发的 16 项自评量表测量学习投入。之后,运用 SPSS 22.0 和 AMO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
在研究结果方面:
- 共同方法偏差与区分效度分析:通过 Harman 单因素法检验发现测量中不存在显著的共同方法偏差。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四因子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最佳,表明研究中的四个潜在变量(积极教养、积极师生关系、坚毅、学习投入)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 描述性与相关性分析: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在 0.34 - 0.49 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且变量间的显著相关性符合理论预期,满足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检验的基本要求。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直接效应模型测试:构建直接效应模型发现,除χ2/df因样本量效应高于可接受范围外,其他模型拟合指数均符合标准。积极教养(β=0.22,p<0.001)和积极师生关系(β=0.41,p<0.001)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二者可解释学习投入 30% 的方差。
- 坚毅的中介效应测试:将坚毅作为中介变量纳入模型后,模型拟合指数良好。结果表明,坚毅在积极教养与学习投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积极师生关系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坚毅的努力坚持(Grit - PE)和兴趣一致性(Grit - CI)的中介效应测试:进一步分析发现,Grit - PE 和 Grit - CI 在积极教养和积极师生关系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且 Grit - PE 对学习投入的预测力显著大于 Grit - CI。
在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研究表明积极教养和积极师生关系能显著正向预测韩国中学生的学习投入,这符合学习需求 - 资源(SD - R)模型,即家长和教师的社会支持作为学习资源,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表现。而坚毅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它作为一种心理力量资源,受家庭和学校环境影响,反过来又促进学习投入。其中,Grit - PE 对学习投入的预测力更强,可能与韩国教育体系中高强度的课外辅导、集体主义文化等因素有关。
该研究揭示了韩国中学生学习投入的多因素作用机制,明确了外部支持环境(家庭和学校)通过积极教养和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路径,强调了坚毅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建议家庭和学校应共同营造支持性环境,培养学生的坚毅品格,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业成绩。同时,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无法确定因果关系、样本仅为初一学生、自我报告法存在局限性以及未考虑同伴关系等因素。未来研究可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从而更全面地探究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