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鸽嗅球大小与其他鸽种无异:对归巢行为嗅觉机制研究的新启示

时间:2025年5月8日
来源: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

编辑推荐:

为探究家鸽(Columba livia)与其他鸽种嗅球差异,研究人员对比了家鸽、野鸽及多种赛鸽、观赏鸽嗅球大小、僧帽细胞(mitral cells)数量和大小。结果显示,家鸽与多数鸽种无显著差异。该研究为家鸽归巢嗅觉机制研究提供新视角。

广告
   X   

家鸽(Columba livia)是人类驯化动物中行为选择的典型例子。有观点认为,家鸽与其他鸽种的部分脑区大小因选择而不同,嗅球(olfactory bulbs)便是其中之一。许多人认为嗅觉是家鸽归巢的感官线索之一,强烈的归巢选择可能促使家鸽大脑中首个嗅觉处理部位 —— 嗅球发生解剖学变化。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家鸽、野鸽以及多个赛鸽和观赏鸽品种的嗅球大小,还有僧帽细胞(mitral cells)的数量和大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家鸽在嗅球的绝对或相对大小上,与野生、野化或大多数其他鸽种并无差异。仅有小型观赏鸽品种(figurita frill)和肉用 / 观赏鸽品种(king)在嗅球的绝对和相对大小上与其他鸽种不同。同样,各品种间僧帽细胞的绝对或相对数量、僧帽细胞胞体大小也无显著差异。所采样的大多数鸽种之间缺乏显著差异,这表明无论是经验,还是对不同行为或身体特征的选择,都不会影响嗅球大小,以及僧帽细胞的数量和大小。虽然该结果可能意味着家鸽的嗅觉能力并无特殊之处,但目前还缺少不同鸽种嗅球解剖结构其他方面的数据,以及嗅觉系统的敏锐度和敏感度数据。这一知识空白可通过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填补,有望为围绕家鸽归巢中嗅觉线索使用的争论提供新见解。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