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人工智能与基因组编辑的融合:分子植物育种的新纪元

时间:2025年9月15日
来源:Physiology & Behavior

编辑推荐:

本综述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基因组编辑(如CRISPR-Cas系统)的协同作用,如何通过数据整合、模式识别和预测分析提升作物育种的精准性与效率。文章系统总结了AI在靶点识别、gRNA优化、脱靶效应预测及多组学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开发抗逆、高产作物品种中的潜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提供新范式。

广告
   X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Meets Genome Editing in Plant Breeding

人工智能(AI)与基因组编辑的交叉正通过引入前所未有的精准性、速度和效率,彻底改变植物育种领域。传统育种方法虽然基础,但通常耗时且难以预测复杂性状。以澳大利亚种子公司InterGrain与美国合作伙伴的案例为例,AI整合的基因组编辑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析海量基因组数据,精准预测最佳基因编辑靶点,显著缩短了小麦抗病品种的开发周期,较传统方法效率提升数倍。

Ro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n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AI通过机器学习(ML)和深度学习(DL)算法,在分子植物育种中发挥多重作用:

  • 基因组选择与预测: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和梯度提升模型(如XGBoost)用于性状预测,例如在玉米育种中DL模型对谷物产量的预测准确度高达0.547(SVM为0.497,RF为0.483)。

  • 基因功能预测:通过整合基因组、转录组和表型数据,AI模型(如CNN和RNN)识别与抗逆性、产量相关的候选基因。

  • 基因组编辑优化:AI工具(如DeepCRISPR和DeepHF)设计高效gRNA并最小化脱靶效应,提升CRISPR-Cas系统的可靠性。

Specific AI Models and Tools in Real-World Programs

实际育种项目中应用的AI工具包括:

  • DeepGS:用于基因组选择的DL框架,在14种植物数据集上平均准确度超越传统方法。

  • CNNPheno: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工具,实现高通量表型分析(如叶片形态与胁迫响应)。

  • CRISPR-Net:预测CRISPR编辑效率的模型,Spearman相关系数达0.7以上。

Advanced Methodologies

AI驱动的新方法包括:

  • 多组学数据整合:结合基因组、表观组和环境数据,解析基因-性状-环境互作(如干旱响应基因的挖掘)。

  • 自动化表型平台:结合无人机遥感与AI图像分析,实现大规模田间性状监测。

Challenges of AI in Genome Editing

主要挑战涵盖:

  • 数据质量与可用性:缺乏标准化、跨物种数据集导致模型泛化能力受限。

  • 算法可解释性:DL模型的黑箱特性阻碍其在严格监管领域的应用。

  • 计算资源需求:大型模型(如Transformer)依赖高性能计算设施,限制资源匮乏地区的使用。

Benchmarking and Case Studies

需系统评估的指标包括:

  • on-target预测准确度(Spearman’s ρ)。

  • off-target判别能力(ROC-AUC与PR-AUC)。

  • 跨物种鲁棒性与计算效率。

    案例显示,AI辅助的CRISPR编辑在水稻中成功提高谷物大小与抗逆性,验证其实际效益。

Role in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 Resistance

AI与基因组编辑协同增强作物抗性:

  • 生物胁迫:通过图像识别早期病害(如真菌感染),并设计gRNA编辑抗病基因(如NLR家族)。

  • 非生物胁迫:整合气候模型与基因组数据,开发耐旱、耐盐品种(如小麦HKT1基因编辑)。

AI in Pathogen-Related Genome Editing

AI在病原体管理中的应用包括:

  • gRNA设计:DeepCRISPR优化病原体抗性基因(如水稻BLB1基因)的编辑策略。

  • 诊断与监测:基于AI的传感器数据实时预测病害爆发。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实际应用需关注:

  • 数据标准化与模型可重复性。

  • 资源可及性:确保全球范围内技术公平推广。

Ethical Considerations

伦理问题涉及:

  • 公平性与访问权:技术集中于富裕机构,可能边缘化小农户。

  • 数据隐私:土著植物遗传资源的使用需符合惠益分享原则。

  • 监管框架:需建立适应AI快速发展的政策指南。

Future Perspectives

未来方向包括:

  • 气候智能农业:结合气候模型与AI编辑培育适应未来环境的作物。

  • 合成生物学整合:AI设计人工基因回路以调控复杂性状。

  • 伦理与监管导航:开发透明、可审计的AI工具以符合全球标准。

Conclusion

AI与基因组编辑的融合正开启分子植物育种的新纪元,通过精准、高效的作物改良策略,为应对全球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挑战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这一协同技术有望重塑农业未来,实现作物的抗逆、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