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Bulletin》杂志上发表论文。他们采用一种非遗传重编程的创新方法来恢复汗腺功能。
汗腺对于调节体温、维持体液平衡以及支持皮肤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大面积的皮肤损伤(如烧伤)往往会导致汗腺缺失,使患者出现过热、脱水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汗腺再生一直是再生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Bulletin》杂志上发表论文。他们采用一种非遗传重编程的创新方法来恢复汗腺功能。
研究团队利用精心搭配的六种化合物组合,成功地将普通皮肤细胞(人类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EK)转化为类似汗腺的细胞,称为化学诱导汗腺细胞(ciSGC)。这些重编程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与天然汗腺细胞非常接近。
实验室测试表明,ciSGC可以自我更新,分化成分泌汗液的细胞,并产生关键的汗腺标志物。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将ciSGC移植到小鼠受损皮肤上时,它们能加速伤口愈合,重建皮肤的真皮结构,并再生出功能完备的汗腺。
研究人员发现,ciSGC恢复了烧伤皮肤的体温调节排汗功能,这是人体自我降温的关键能力。除了替代丢失的汗腺,这些经过改造的细胞还能释放生物活性因子,刺激附近的细胞修复和再生组织,进一步改善愈合效果。
以往的遗传修饰重编程方法具有潜在的癌症风险,引发了安全方面的顾虑,与此不同,新方法使用小分子来改变细胞特性,而不改变DNA。这种非遗传方法更加安全,扩展性好,特别适合未来的临床应用。
这项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皮肤严重损伤的患者来说,这项技术带来了完全再生受损组织和恢复皮肤功能的可能性。它代表着个性化再生医学迈出了重要一步,有望同时解决皮肤损伤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随着研究团队不断完整和优化他们的技术,临床转化的潜力也在不断增长。也许有一天,这种创新方法将彻底改变烧伤护理,为全球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