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书钉寡核苷酸诱导稳定RNA G-四链体结构用于蛋白质翻译抑制的基因治疗新策略

时间:2025年10月16日
来源: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编辑推荐: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名为RNA hacking(RNAh)的新技术,通过设计订书钉寡核苷酸(Staple oligomer)特异性结合靶标mRNA并诱导形成RNA G-四链体(rG4)结构,有效抑制蛋白质翻译。该技术成功调控了TPM3、MYD88和TRPC6基因表达,在主动脉缩窄小鼠模型中有效预防心肌肥大,且无需依赖生物酶促反应,为核酸药物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广告
   X   

在基因治疗领域,RNA干扰(RNAi)和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曾带来革命性突破,但其临床应用仍面临体内稳定性差、靶向特异性不足等挑战。传统核酸药物需要与细胞内酶类(如Argonaute或RNase H)协同作用,而化学修饰虽能提高稳定性,却往往削弱基因沉默效能。是否存在一种既能保持高效性,又具备高度靶向性的新方法?日本熊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名为"RNA hacking"(RNAh)的创新技术。
该研究的核心技术在于设计一种特殊的"订书钉寡核苷酸"(Staple oligomer),它能同时识别mRNA上两个相距较远的G-富集区(G-tracts),通过分子内杂交将分散的G-富集区拉近,人工诱导形成稳定的RNA G-四链体(rG4)结构。这种结构能有效阻碍核糖体扫描,从而抑制蛋白质翻译过程。与传统方法不同,RNAh技术不依赖细胞内酶促反应,允许使用全非天然核酸构建订书钉寡核苷酸,大大提高了体内稳定性。
研究团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验证技术可行性:通过硫黄素T(ThT)和N-甲基卟啉IX(NMM)荧光探针检测rG4形成;利用圆二色谱(CD)分析rG4拓扑结构;通过逆转录酶终止实验(RTase stop assay)验证rG4对逆转录的抑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评估翻译抑制效率;并在细胞和小鼠模型中检验技术效果。
研究结果部分显示,团队首先在体外验证了RNAh技术的可行性。设计包含63、100和140核苷酸环状结构的rG4模型序列,40核苷酸的DNA订书钉寡核苷酸能有效诱导rG4形成,荧光强度和热稳定性分析证实了结构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26核苷酸的短链寡核苷酸无法有效诱导rG4,表明链长对功能至关重要。
在TRPC6基因应用方面,研究团队成功设计针对TRPC6 mRNA 5'非翻译区(5'UTR)的订书钉寡核苷酸。荧光实验显示,26核苷酸和40核苷酸的RNA订书钉寡核苷酸均能诱导TRPC6 mRNA形成rG4结构。细胞实验表明,订书钉寡核苷酸能有效抑制TRPC6蛋白表达,效果与已知siRNA相当。
小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腺相关病毒6型(AAV6)递送订书钉寡核苷酸,能在心脏和肝脏中特异性抑制TRPC6表达,而肾脏中无显著变化。重要的是,qPCR检测发现TRPC6 mRNA水平未发生改变,证实RNAh技术通过翻译抑制而非mRNA降解发挥作用。在主动脉缩窄(TAC)诱导的心肌肥大模型中,订书钉寡核苷酸处理能显著减轻心肌重量增加,维持心脏功能,减少心肌纤维化。
技术优化方面,研究团队展示了使用非天然核酸——无环L-苏糖醇核酸(L-aTNA)构建订书钉寡核苷酸的可行性。L-aTNA订书钉寡核苷酸在心脏中能稳定存在达6周,而普通RNA寡核苷酸1周内即降解。单次注射L-aTNA订书钉寡核苷酸能持续抑制TRPC6表达达5周,有效维持TAC模型小鼠的心脏功能。
讨论部分强调,RNAh技术通过靶向特异性杂交和高阶结构诱导的双重机制,实现了精确的基因调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约65%的人类mRNA含有潜在的rG4形成序列,表明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RNAi技术相比,RNAh不依赖细胞内酶系统,允许更灵活的非天然核酸修饰,为开发更安全、高效的核酸药物提供了新途径。
该研究的创新性在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克服了传统核酸药物的局限性。特别是其高度靶向性能有效区分同源基因,如TRPC6与TRPC3,解决了计算化学方法难以避免的脱靶效应问题。未来结合先进的药物递送系统,RNAh技术有望成为基因治疗领域的重要补充,为罕见病和精准医疗提供新策略。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