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的气候变化对综合碳预算中碳汇的影响

时间:2025年11月14日
来源:Nature

编辑推荐:

尽管《巴黎协定》实施十年,化石CO2排放持续攀升,2024年大气CO2浓度达423ppm,人为引发的变暖已升至1.36°C,逼近1.5°C阈值。新研究表明,自然陆地碳汇被高估,海洋汇较陆地大15%,气候变化使 sinks 效率降低,导致东南亚及南美部分热带森林转为CO2源,凸显停止滥伐和控温的紧迫性。

广告
   X   

摘要

尽管十年前就通过了《巴黎协定》,但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持续增加,导致2024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423 ppm,并使人为引起的全球变暖幅度达到了1.36°C,距离1.5°C的临界值仅剩几年时间1,2。准确报告人为和自然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源及汇是评估气候政策效果以及监测碳汇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然而,迄今为止,报告的排放量和碳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人们无法可靠地解读其变化趋势和根本原因1。在此,我们结合观测数据和最新研究进展,解决了全球碳预算估算中的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自然陆地碳汇的吸收能力远低于之前的估计值,而人为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净排放量则被上调1。海洋碳汇的吸收能力比陆地碳汇强15%,这一结论与来自海洋和大气观测的新证据一致3,4。气候变化降低了碳汇的吸收效率,尤其是在陆地上,自1960年以来,这一因素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8.3 ± 1.4 ppm。气候变化与森林砍伐的综合作用使得东南亚及南美洲大部分热带森林从二氧化碳的汇转变为来源。这凸显了必须立即停止森林砍伐、限制全球变暖,以防止陆地储存的碳进一步流失的紧迫性。提高对二氧化碳来源和汇的评估精度对于制定有效的气候政策至关重要。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