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衰老模式在非人灵长类恒河猴30个组织中的系统研究揭示了炎症等分子特征的一致性,并发现组织衰老异步性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与mRNA翻译效率下降相关且主导整体衰老,为人类组织衰老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我们进化上最亲近的亲属)几乎所有主要组织的衰老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为人类组织的衰老提供宝贵的见解。由于采样困难,人类组织的衰老机制至今仍很大程度上尚未被阐明。在这里,我们从17只年龄在3至27岁之间的雌性恒河猴(Macaca mulatta)的30种组织中收集并分析了多组组学数据,包括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数据。我们发现某些分子特征(如炎症增加)在不同组织中普遍存在,并与小鼠和人类的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研究表明,恒河猴的组织衰老是异步的,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一种类型的衰老程度更为明显,这可能与mRNA翻译效率下降有关,且主要导致全身性的衰老。这项研究揭示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组织衰老的全面分子机制,并将翻译效率与组织特异性衰老过程联系起来。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