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针对高危神经母细胞瘤(NB)中铁死亡敏感性异质性的临床挑战,通过靶向代谢化合物筛选发现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是逆转铁死亡抵抗的关键靶点。研究人员结合花生四烯酸(AA)补充与SCD1抑制的双重脂质调控策略,并开发AA负载脂质纳米颗粒(AA-LNP)实现肿瘤靶向递送,显著增强磷脂过氧化并抑制小鼠CDX模型肿瘤生长。该研究为基于铁死亡的纳米疗法提供了新思路,发表于《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广告
X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约占儿童癌症的8%-10%,但其高风险类型的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尽管现有多模式治疗方案不断进步,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仍仅约50%,尤其伴有MYCN扩增等遗传异常的患者易出现复发。近年来,铁死亡(Ferroptosis)——一种由铁依赖的磷脂过氧化触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被认为在清除常规疗法耐受的癌细胞方面具有潜力。然而,不同神经母细胞瘤模型对铁死亡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异质性,这成为其临床转化的主要障碍。为突破这一瓶颈,研究人员在《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上发表了最新研究,通过靶向代谢化合物筛选、脂质组学分析与纳米递送系统开发,提出了一种名为“LipidSens”的双重脂质调控策略。该策略通过抑制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合成关键酶SCD1,同时补充易氧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A),成功逆转了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铁死亡抵抗。研究团队运用了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方法:首先通过靶向化合物库筛选(涵盖铁、氧化还原和脂质代谢相关酶抑制剂)鉴定敏感靶点;利用细胞源性异种移植(CDX)小鼠模型评估体内疗效;采用脂质组学分析细胞与肿瘤组织的磷脂组成;开发AA负载脂质纳米颗粒(AA-LNP)以改善溶解性与肿瘤靶向性;通过免疫组化(如4HNE、Ki67、CD45、TUNEL染色)验证细胞死亡机制与肿瘤微环境变化。Blocking MUFA-synthesis enzyme SCD1 reverts ferroptosis-resistance研究人员首先证实了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IMR-32、SK-N-BE(2)C、SH-SY5Y、SH-EP)对铁死亡诱导剂(如GPX4抑制剂RSL3和系统Xc–抑制剂IKE)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通过靶向化合物筛选,发现SCD1抑制剂MF-438能显著增强铁死亡抵抗细胞(如SH-SY5Y)的敏感性。SCD1负责将饱和脂肪酸(SFA)转化为MUFA,减少膜脂氧化风险。临床数据分析进一步显示,SCD1高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预后不良和晚期疾病阶段相关。敲低SCD1的基因实验验证了其作用特异性,并伴随ACSL4蛋白水平下降。Arachidonic acid potentiates SCD1 inhibition to enhance ferroptosis为提升膜脂氧化潜力,研究人员补充了多种PUFA。其中,游离AA效果最为显著,能提高PUFA/MUFA比值,增加含≥4双键的磷脂(PUFA≥4-PLs)比例。与SCD1抑制联用后,AA通过协同调控脂质组成,引发更强的铁死亡效应,且该过程可被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deferoxamine)特异性阻断。相比之下,PUFA磷脂或醚连接磷脂(如plasmalogens)未表现出明显增敏作用。Lipidome and transcriptome profiles predict ferroptosis sensitivity in high-risk NB脂质组学比较显示,CDX肿瘤比体外细胞具有更高的SFA含量和PUFA/MUFA比值,且PUFA2-PLs(含两个PUFA的磷脂)和醚连接PUFA-PLs显著富集。然而,这些脂质特征与铁死亡敏感性无直接关联。转录组分析也表明,关键铁死亡调控基因(如GPX4、SLC3A2、ACSL3)的表达水平无法预测细胞响应差异,提示铁死亡敏感性受多因素动态调节。LNP-based delivery of AA enhances in vivo applicability and tumor targeting为解决AA水溶性差的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AA-LNP。该纳米颗粒粒径均匀(95±10 nm),能有效被细胞摄取,并在体外显著提升铁死亡敏感性。在IMR-32 CDX模型中,静脉或腹腔注射Cy7标记的AA-LNP后,肿瘤区域出现特异性荧光聚集,表明其通过增强渗透与滞留(EPR)效应实现靶向递送。但在SH-SY5Y CDX中未观察到类似积累,提示肿瘤血管差异影响靶向效率。Combination therapy of AA-LNP and SCD1 inhibition induces in vivo ferroptosis sensitization在IMR-32 CDX模型中,AA-LNP与MF-438的联合治疗(LipidSens方案)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且未引起系统性毒性。肿瘤组织检测到脂质过氧化产物4HNE沉积、细胞死亡(TUNEL+)区域扩大、增殖标志Ki67减少及免疫细胞(CD45+)浸润增加。脂质组学证实治疗后肿瘤PUFA/MUFA比值升高,与体外实验一致。本研究首次证实了通过双重脂质调控(抑制MUFA合成、补充PUFA)可重塑细胞膜脂质组成,进而克服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铁死亡抵抗。AA-LNP的开发为疏水性铁死亡增敏剂的递送提供了可行方案。尽管肿瘤靶向性存在模型依赖性,但该策略为基于铁死亡的纳米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未来通过结合靶向配体(如GD2纳米抗体)或联合免疫疗法,有望进一步提升疗效。研究同时强调,铁死亡敏感性不能仅通过转录组或脂质组静态特征预测,需整合多组学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