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快速检测新突破:血浆红外与拉曼光谱的诊断潜力

时间:2025年5月19日
来源: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编辑推荐:

子宫内膜癌(EC)缺乏有效无创筛查手段及获批血液生物标志物。本研究对比 ATR-FtIR 和拉曼光谱对湿、干血浆样本的检测效能,发现湿血浆拉曼分析准确率 82%,ATR-FtIR 达 78%,联合后达 86%,且 EC 与 PCOS 存在光谱相似性,为 EC 早期诊断提供新方向。

广告
   X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作为全球女性第六大常见癌症,2020 年新发病例超 41.7 万。其发病率在英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至 2018 年增长 60%,且预计 2023-2040 年死亡率将上升 12%。目前,EC 缺乏有效的无创筛查方法,传统诊断依赖侵入性活检,而经阴道超声筛查无症状绝经后女性的准确性较低(以 5mm 子宫内膜厚度为界)。血液生物标志物如 CA125、HE4 及循环游离肿瘤 DNA 虽有潜力,但均未获临床批准。因此,开发快速、无创的新型诊断技术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英国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研究,旨在探索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TR-FtIR)和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在 EC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首次对比了 “湿”(新鲜)和 “干”(干燥)血浆样本的检测效能,并初步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高危人群中诊断 EC 的潜力。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为 EC 的早期检测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研究纳入 54 名参与者,包括 22 名 EC 患者、14 名健康对照和 18 名 PCOS 患者。通过 ATR-FtIR 和拉曼光谱对湿、干血浆样本进行分析,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和多元统计分析评估光谱差异。主要技术方法包括:

  1. 样本制备: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分别制备湿样本(直接检测)和干样本(室温干燥 24 小时以上)。
  2. 光谱采集:使用 Bruker Tensor 27 FTIR 光谱仪采集 ATR-FtIR 光谱(湿样本扫描 360 次,干样本扫描 144 次);采用 785nm 激光的拉曼光谱仪对湿样本进行 0.5×0.5mm² 光栅扫描,每次曝光 3 秒。
  3. 数据处理:通过 Quasar 软件进行光谱预处理(截断、基线校正、归一化),利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无监督聚类,结合十种训练 / 测试迭代的监督分类模型评估诊断性能。

研究结果


1. 湿血浆与干血浆的诊断效能对比


  • 湿血浆分析:拉曼光谱(支持向量机模型)检测 EC 的准确率达 82%(灵敏度 81%,特异性 84%),ATR-FtIR 光谱(k 近邻模型)准确率 78%(灵敏度 85%,特异性 74%)。两者联合后,诊断准确率提升至 86%(灵敏度 84%,特异性 88%)。
  • 干血浆分析:ATR-FtIR 光谱(支持向量机模型)准确率为 83%,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但湿血浆 ATR-FtIR 的性能接近干血浆,提示湿样本可能具备临床可行性。

2. 光谱生物标志物的识别


通过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关键光谱区域:

  • ATR-FtIR:主要标记物集中在脂质(1733cm⁻¹、1443cm⁻¹)和蛋白质区域(酰胺 I、II、III 带),反映癌细胞脂质代谢异常和蛋白质二级结构改变。
  • 拉曼光谱:标记物涉及核酸(1317cm⁻¹、1071cm⁻¹)、胶原蛋白(1260cm⁻¹)和碳水化合物(911cm⁻¹),与癌细胞增殖活跃、核酸合成增加相关。
  • 联合分析:两类光谱标记物互补,覆盖脂质、蛋白质、核酸等多类生物分子,增强诊断准确性。

3. PCOS 人群的光谱特征


无监督 PCA 分析显示,PCOS 患者的光谱与 EC 组存在重叠,提示其代谢或分子特征可能介于健康人与 EC 患者之间。这一发现与 PCOS 患者 EC 风险升高(3-6 倍)的临床现象一致,暗示光谱技术可能用于高危人群的早期预警。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证实,ATR-FtIR 和拉曼光谱结合湿血浆分析可有效诊断 EC,联合应用进一步提升准确性。湿样本无需干燥处理,节省时间和资源,具备床边快速诊断潜力。此外,PCOS 与 EC 的光谱相似性为高危人群筛查提供了新视角,但需进一步验证其分子机制。

尽管存在样本量较小、仅纳入子宫内膜样腺癌亚型等局限性,该研究为 EC 无创诊断开辟了新方向。未来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纳入更多组织学类型和高危人群(如肥胖、Lynch 综合征患者),并探索光谱技术在癌前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中的应用。若能与临床数据结合优化模型,ATR-FtIR 和拉曼光谱有望成为 EC 早期检测和人群筛查的核心工具,显著降低医疗成本并改善患者预后。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