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来自国际团队的研究人员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断层扫描技术,对泥盆纪无颌鱼类Norselaspis glacialis进行高精度成像研究,揭示了其内耳(pars inferior/sinus superior)、静脉回流系统及神经支配模式等典型颌类特征,挑战了"颌驱动演化"的传统假说,为脊椎动物体型创新提供了前颌类起源的新证据。
这项突破性研究通过对泥盆纪无颌鱼类Norselaspis glacialis(骨甲鱼类Osteostracan)的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断层扫描(synchrotron-based micro-CT),在颌类脊椎动物(Gnathostome)的姐妹群中发现了令人惊异的演化特征。扫描结果显示:这种原始鱼类的内耳已具备扩大的下区(pars inferior)和上窦(sinus superior)等感觉增强结构,这些特征原先被认为专属颌类脊椎动物。更引人注目的是其血液循环系统——成对的静脉引流通道将血液导入高容量的心脏区域,这种心血管布局与现生颌类高度相似。
研究团队还首次在脊椎动物中发现独特的神经解剖特征:最前方的躯干神经竟以单支形式延伸至胸鳍。这一发现直接挑战了"鳃弓起源假说",否定了颌类动物肩带从鳃器演化而来的传统观点。这些发现表明,驱动脊椎动物体型创新的关键特征——包括感觉系统升级、高流量心脏和运动控制能力,早在颌出现之前就已在无颌类中完成演化准备。
该研究重塑了脊椎动物演化的认知框架,证明颌的起源并非驱动创新的原因,而是对已有解剖结构的后续利用。骨甲鱼类展现的头-躯干界面特殊骨化模式,为理解颌部肌肉与颅胸铰链的整合机制提供了关键演化过渡样本。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