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本研究首次揭示乳酸杆菌GG(LGG)分泌的胞外囊泡(EVs)通过携带胞壁酰二肽(MDP)激活宿主NOD2-IFN-I信号通路,显著抑制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该发现为开发基于微生物EVs的抗病毒疗法提供了新靶点,对解决HSV-2免疫逃逸和终身潜伏难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乳酸杆菌GG胞外囊泡的抗HSV-2感染机制
ABSTRACT
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免疫逃逸策略和终身潜伏特性给治疗带来巨大挑战。研究发现共生微生物群在抗病毒免疫中起关键作用。乳酸杆菌GG(LGG)的胞外囊泡(EVs)通过激活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2(NOD2)-I型干扰素(IFN-I)信号通路,在体内外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表达,从而抑制HSV-2感染。进一步证实EVs中的关键成分胞壁酰二肽(MDP)通过NOD2-IFN-I通路发挥抗病毒作用。
1 Introduction
HSV-2是全球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可导致生殖器疱疹并增加HIV感染风险。现有抗病毒药物无法清除潜伏感染,亟需新策略。研究表明共生微生物通过调节I型干扰素(IFN-I)增强抗病毒免疫,但具体机制不明。细菌EVs作为细胞间通讯载体,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工作发现LGG能诱导IFN-I抑制HSV-2,但其效应分子及通路尚未阐明。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采用超速离心法从LGG培养上清中分离EVs,通过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TA)和透射电镜(TEM)表征。建立ABX处理的小鼠模型和HSV-2阴道感染模型,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和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病毒载量及免疫应答。使用siRNA敲低NOD2验证通路机制,ELISA检测EVs中MDP含量。
3 Results
3.1 微生物群缺失增强HSV-2易感性
广谱抗生素(ABX)处理的小鼠出现更严重的生殖器病变和神经症状,阴道组织HSV-2载量显著升高,证实共生微生物群是抗HSV-2感染的关键防线。
3.2 LGG-EVs通过IFN-I通路发挥免疫调节
Transwell实验显示LGG培养上清(LGG-sup.)依赖EVs诱导RAW264.7细胞IFN-β和ISGs表达。GW4869抑制EVs分泌后该效应消失。体内实验证实LGG-EVs可上调脾脏和结肠中ISG15、MX1等基因表达。
3.3 LGG-EVs体外抑制HSV-2感染
预处理LGG-EVs的HEK293T和VK2/E6E7细胞中,HSV-2糖蛋白B(gB)表达降低80%,病毒DNA拷贝数减少3倍,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病毒颗粒显著减少。
3.4 IFN-I信号缺失取消保护效应
在IFNAR1敲除(Ifnαr1−/−)小鼠中,LGG-EVs无法改善HSV-2引起的组织病理损伤,证实其抗病毒作用完全依赖IFN-I通路。
3.5 NOD2是LGG-EVs的关键靶点
转录组分析揭示LGG-EVs激活NOD信号通路。敲低NOD2后,EVs诱导的ISGs表达被抑制,病毒载量回升。动物实验使用NOD2抑制剂GSK717得到相同结论。
3.6 MDP是EVs的活性成分
ELISA证实LGG-EVs富含MDP(每μg含15.6 ng)。外源MDP处理可模拟EVs效应,而siNOD2转染取消该作用,明确MDP-NOD2轴的核心地位。
4 Discussion
本研究首次阐明LGG-EVs通过MDP-NOD2-IRF3级联反应激活IFN-I信号,为解决HSV-2潜伏感染提供新思路。相较于传统益生菌疗法,EVs具有跨越生物屏障、靶向递送和低免疫原性优势。但EVs的大规模生产、纯化工艺及给药方案仍需优化。
5 Conclusion
LGG-EVs作为天然纳米载体,通过MDP激活宿主固有免疫实现抗HSV-2作用。该发现为开发基于微生物EVs的抗病毒制剂奠定理论基础,未来或可拓展至其他疱疹病毒感染治疗。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