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来自某研究团队的研究人员为探索非侵入性疼痛管理新策略,开展了聚焦超声(FUS)靶向坐骨神经阻滞的时效性研究。该研究在大鼠急性切口疼痛模型中系统评估了FUS对热/机械痛阈、运动功能及神经超微结构的长期影响。结果显示,FUS可显著延长热痛阈至9周,并引起持续24周的神经结构改变,为超声神经调控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时效数据。
聚焦超声(Focused Ultrasound, FUS)技术在周围神经阻滞领域展现出巨大的疼痛管理潜力。先前研究发现特定FUS参数可引起神经结构改变,并可逆地提高机械撤退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同时抑制运动和非痛觉感觉纤维功能。但由于行为学观察仅持续4周、结构评估仅2周,其对热撤退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的影响持续时间及神经结构变化周期仍不明确。
本研究通过在大鼠后爪(Hindpaw, HP)切口前对其坐骨神经直接施加FUS,系统评估了急性疼痛模型中热痛阈和神经结构的长期变化。动物行为学指标(热/机械性伤害阈值、HP伸展与屈曲反应)被持续追踪12周,神经结构则评估至28周。主要结局指标为HP热撤退潜伏期的变化,次要指标包括坐骨神经结构变化及HP机械撤退阈值、伸展和屈曲功能。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US处理组动物热伤害阈值升高持续至第9周,机械伤害阈值提高维持至第2周,HP运动反应减弱持续至3.5周,HP跖侧感觉功能抑制延续至第4周。神经超微结构改变可能持续至第24周。这项长期随访研究明确了在啮齿类急性切口疼痛模型中,侵入性FUS作用于坐骨神经后,热痛过敏、机械痛过敏、运动功能及非痛觉感觉反应的改变持续时间,并揭示了神经结构的长期变化规律。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