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的体内及体表携带的微生物群落——称作为人类微生物组,有潜力像指纹一样独特地识别个体。
生物通报道 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的体内及体表携带的微生物群落——称作为人类微生物组,有潜力像指纹一样独特地识别个体(延伸阅读:追赶微生物组的热潮,你准备好了吗?(上)[创新技巧])。
哈佛大学T.H. Chan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及同事们证实,个体微生物组中包含有一些显著特征,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研究中的数百人中将某一个体识别出来。这项研究第一次严格证实了根据微生物组数据来识别个体是可行的,表明我们具有惊人独特的微生物居民,但也有可能引发人们对人类微生物组计划招募的受试者隐私的潜在担忧。
这项研究发表在5月1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论文的主要作者、哈佛大学T.H. Chan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Eric Franzosa说:“将人类样本与人类DNA‘指纹’关联到一起是法医遗传学的基础,这已是一个有10年历史的领域。我们证实不需人类的DNA,利用居住于人体的微生物的DNA序列也可能揭示相同的关联。这为连接数据库间的人类微生物组样本打开了大门,其有可能揭露出受试者一些敏感的信息——例如,从微生物组样本就可以检测出性传播感染。”
Franzosa和同事们利用由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生成的公开提供的微生物组数据,调查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来自242名个体粪便、唾液、皮肤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微生物。作者们采用一种经典的计算机科学算法,将来自个体初始微生物组样本的一些稳定和区别性的序列特征组合成为了个体独特的“密码”。他们之后将这些密码与随访中来自同一个体的微生物组样本,以及来自无关个体组的样本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这些密码在数百人的个体中是非常独特的,大部分的个体微生物“指纹”在一年的采样期内保持稳定。由肠道样本构建的密码尤其的稳定,在采样期过去一年之后还可以辨认出超过80%的个体。
资深作者、哈佛大学T.H. Chan公共卫生学院计算机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副教授Curtis Huttenhower 说:“尽管引发对纯粹微生物DNA数据隐私的担忧,这种可能性非常的低。研究人员知道在理论上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是重要的。”
“或许更令人感到兴奋的是这项研究对微生物生态学的意义,它表明我们独特的微生物居民可以随着我们的身体环境——我们的遗传、饮食和发育史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它们始终和我们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帮助抵御了不太友好的微生物入侵者。”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索引:
"Identifying personal microbiomes using metagenomics codes," Eric A. Franzosa, Katherine Huang, James F. Meadow, Dirk Gevers, Katherine P. Lemon, Brendan J. M. Bohannan, Curtis Huttenhower, PNAS, online May 11, 2015 doi:10.1073/pnas.1423854112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