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本综述系统梳理了无机、有机及有机-无机复合气凝胶在阻燃(flame retardancy)与隔热(thermal insulation)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解析了其纳米多孔结构(porosity 80%-99.8%)、低导热系数(0.015-0.030 W·m−1·K−1)和协同阻燃机制,为开发"轻量化-高效-安全"材料提供理论支撑,并展望了极端环境适应性等未来挑战。
Abstract
气凝胶作为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凭借其高度分散的固体结构和独特性能引发广泛关注。按成分可分为无机气凝胶(如硅基、金属氧化物)、有机气凝胶(如聚合物基、生物质衍生)及有机-无机复合气凝胶三大类。历经数十年发展,这些材料在阻燃性、机械性能和吸附性能等方面显著提升。本文聚焦三类气凝胶的阻燃与隔热研究现状,特别探讨其阻燃机制与力学性能的平衡策略,并剖析工程应用中的核心挑战。
Introduction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传统石油基隔热材料(如聚氨酯泡沫LOI<25%)因高可燃性和有毒气体释放面临淘汰,而无机材料(如岩棉导热系数0.04-0.07 W·m−1·K−1)又受限于高密度(>100 kg·m−3)和吸水性。气凝胶以超低密度(0.003-0.200 g·cm−3)、高比表面积(500-1500 m2·g−1)和卓越隔热性能(比泡沫材料效率高2-5倍)成为理想替代品。自Kistler1931年首创超临界干燥技术以来,材料体系持续拓展至电磁屏蔽、海水淡化等多领域应用。
Inorganic aerogel
硅基气凝胶通过磷-氮系阻燃剂(phosphorus-nitrogen flame retardants)和硅烷改性实现阻燃增强,但纳米填料易团聚影响性能。金属氧化物气凝胶借助溶胶-凝胶法(sol-gel)结合超临界干燥,形成纳米分支结构以提升热稳定性。
Organic aerogel
1989年Pekala团队制备的间苯二酚-甲醛(RF)气凝胶开创有机体系,其延展性和低导热性突出。通过构建高交联结构和引入石墨烯(graphene)、纳米粘土(nanoclay)等填料,可协同改善热稳定性与机械强度。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aerogel
该体系兼具有机相韧性与无机相阻燃性,如硅烷改性纤维素复合气凝胶通过多尺度协同设计,实现LOI>30%且抗压强度提升300%。
Applications
除建筑隔热外,气凝胶在极端环境装备(如航天器防火层)和电子器件热管理(如锂电池隔膜)中展现潜力。
Conclusions
现有气凝胶在>1000°C高温或氧化环境中易结构坍塌,未来需开发多组分复合体系。通过仿生结构设计(如蜘蛛网拓扑)和原位聚合技术,有望突破性能瓶颈。
Key challenges
核心问题包括:极端环境稳定性不足、规模化生产成本高、结构-性能关系框架缺失。解决方案可能涉及人工智能辅助材料筛选和绿色制备工艺开发。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