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抑制转座子“跳动”的机制

时间:2002年6月28日
来源:

编辑推荐:

广告
   X   

[AD340X300]

    [生物通讯]荷兰Hubrecht实验室的生物学家Sylvia Fischer 发现了生物体防止转座子损坏DNA的机制。转座子是指一段能够在基因组中“跳跃流动”的DNA,由“玉米皇后”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在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玉米的自发突变频率很高正是由于转座子在基因间跳进跳出所致。转座子的转座有时会引起DNA损伤。植物中的抗病毒机制与生物体这个防止转座子的机制类似。

    Hubrecht实验室的生物学家们发现,线虫nematode C. elegans中有一个抑制转座子的复杂机制。由于该机制的存在,转座子无法生产任何在基因组内跳动所需要的蛋白质。通过这一方式,线虫抑制住转座子的潜在害处。而该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的似乎是一个叫做dcr-1的基因。

    在这篇研究中,Sylvia Fischer还发现新转座子是怎样产生的。如果一个转座子从DNA链上跳出,空出的位置仍然保留着。机体的修复机制则利用DNA链上远处的其它转座子来填充这一空缺,从而修复了DNA。然而,修复转座子的复制有时会发生变化,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杂和形式的新转座子。

    未来,转座子可作为基因治疗的工具,而要实现这一切研究人员必需了解更多有关转座子行为的信息。基因治疗是将正常基因导入机体,替代致病基因的治疗手段。而转座子作为携带目的基因的载体很有潜力。这项研究显示,转座子只要不携带太大片断的DNA就会正常“跳跃”。

    人类将近一半的DNA都是由转座子形成的。转座子还有一个名称--垃圾DNA,因为它们可能没有什么功能。转座子可能是过去病毒基因组中的残留物。从某些方面而言,转座子与HIV有很多相似之处。

生物通摘译自Scientific Daily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