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上师大14个岗位引来200余高学历竞聘者
生物通综合:
上师大14个岗位引来200余高学历竞聘者
“海归”、博士后,争当大学辅导员。
今天上午,上海师范大学举行2007年辅导员招聘笔试,14个岗位,引来200多名高学历人士的追捧。笔试内容与公务员考试相近,也考审论和行政能力。
上师大今年共设18个辅导员岗位,其中4名为本校直升研究生名额,对外实招14名。此次招聘基本条件颇高:“中共党员、通过英语六级、硕士学历”,除了这些,还须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招聘信息发出短短一周,学校就收到符合条件的简历近240份,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半,并呈现出人数多、名校多、学历高的特点。
据该校学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报名应聘者中,有来自德国的“海归”,复旦、吉大、中科大和南师大的近10名博士和博士后,以及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人大、北师大、同济、南大等名牌大学的硕士30多人。应聘者大部分学术成绩良好、综合素质较高,除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学、哲学等专业人才外,还有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也前来应聘。
以前少人问津的辅导员岗位,为何现在一年比一年热门呢?
根据记者的了解,大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近年来大学德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辅导员成为看好职业;二是现在就业压力增大,辅导员岗位较稳定,待遇较好,个人学习空间大,每年还可享受两个带薪长假。来自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硕士毕业的小王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学的是投资和金融保险专业,有点不对口,但辅导员这个岗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如能通过专业课进修向专业课老师转型,加上自己的留学背景,将来在学校对外交流上会有优势。
其它相关新闻:
复旦前校长杨福家反对研究生大幅扩招
他曾是复旦大学校长,是惟一一位担任英国名校校长的中国人,他屡屡出言抨击中国高教弊端
杨福家:我反对研究生大幅扩招
2003年年底,作为担任英国名校校长的第一位中国人,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得到续聘,这种信任和肯定再一次震动了中英教育界。
2004年11月,杨福家一篇文章《我对高等教育发展中若干现象的迷惑》在国内高校校长手中流传,直至见诸报端,引起轩然大波。他痛心疾首地诘问:“当很多贫困学生接到入学通知书,却因付不起学费无法去报到时,我们有什么理由超大规模地扩建校园,建造豪华的标志性大楼?”
杨福家坚持:“我想讲真话!”
2006年11月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的消息,现场录音中,温总理提到自己会前曾约杨福家教授到中南海谈心、征求他的意见,国家领导人对这位高教直言者的信任再一次引起了各方关注。
趁着杨福家教授近日来广州参加第九届留交会以及其他活动的机会,记者有幸走近了这位学者、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
人物档案
杨福家,男,1936年6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1960年担任复旦大学原子核科学系副主任,1963年被派往原子物理故乡、丹麦哥本哈根的玻尔研究所进修。1987年任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协副主席。1993年-1999年任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起至今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成为出任英国名校校长的第一位中国人。近年来频频直言中外高等教育之差异、差距,为高层、教育界及社会瞩目。
温总理一句“散散步”倍觉温暖
与温总理一谈就是一个半小时
谈到去年跟温家宝总理的那次直接交往,杨福家说,这是由温总理给他的一封信引出的。
2005年11月底,世界经济论坛会刊编委会邀请杨福家写一篇文章。杨福家在文中引用了温总理在法国访问期间发表的一段谈话,大意是“商业上的交换是为了现在,而文化、教育上的交流是为了将来;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意义远远超过购买150架空客飞机”。后来世界经济论坛会刊刊发时就给杨先生寄了两本,其中一本希望他转给温总理。杨福家就给温总理转寄了这份会刊,同时附上了他新近出版的一本书《中国当代教育家文存·杨福家卷》。温总理收到信后,亲笔回了一封信,邀请他到北京时一起谈谈。
今年6月5日,杨福家在北京参加院士大会,国务院来电话说希望他能够到温总理办公室去。
他们一谈就是一个半小时。“谈完之后,我们在楼上,就是中南海的两层楼的房子,他说要送我下来,我说不要送,他说,‘我也正好散散步’,等于就送我下来。”杨福家说,这让他马上想到自己一生中另外两次听到这句话的情形:第一次是到指导老师卢鹤绂教授家里去请教问题,请教完了老师也这样说着就把学生送下了楼;第二次他到北京去拜访钱三强,钱先生谈完了送他到汽车站,也是这句话“去散散步”。卢鹤绂与钱三强都是一级教授、物理大师。“如今温总理也是这样。这句话,总让人感觉到一种暖意。”
数年来,杨福家经常写文章、不断地呼吁、不断地提请社会关注我们的高等教育。他说:“我经常比较,在英国做的事情在中国会怎样,在中国出现的现象到英国又会如何?越比较越觉得有问题、感触越多。说出来、说真话是我的责任。”
批 国内高校“造楼热”
建立世界一流大学靠大楼?
大楼越造越离谱,一时风光之后就用“铁将军”把门
掐指算来,杨福家在诺丁汉大学的第二个任期也已经满了,我们的交谈首先从他的去留问题开始。杨福家透露了一个消息:“诺丁汉大学的校董事会已于2005年12月决定,我的校长任期将从2007年开始再延长3年。”对校长人选的年龄的限制,校董事会也按章给予解除,杨福家赢得了英国人极大的信任与尊敬。
与杨福家交谈,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是离不开的话题。
两年前,他那篇刺痛了很多人神经的文章,就是有感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并校风、升格秀、圈地潮之后又涌动“造楼热”而写成的。他直言:“建立世界一流大学靠什么?肯定不是靠大楼!当你时时处处把人放在首位,你离一流就不远了。”在世界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中,既没有校园面积或校内建筑面积这类项目,也没有院系设置的“大而全”或者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之类。 北京5年内将选聘8000大学生村官
北京将用3至5年的时间,选聘80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村工作。昨日,市人事局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人才规划全文,此外,18个区县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十一五”人才规划也被公布。
村官工资待遇优于公务员
“十一五”时期人才规划中提出,北京将大力鼓励、积极提倡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非公经济组织工作,争取实现每个村都有大学生参与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管理工作。
据悉,今年北京将扩大大学生村官招聘规模,总招聘人数为2500至3000名。同时,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将享受系列优惠政策。大学生村官如果工作满两年后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此外,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比公务员还要稍好一些。除了上五险外,本科生第一年工资为2000元,研究生为2500元,而公务员第一年工资为1800元。
公务员奖金制将拉开差距
对于公务员工资问题,规划表示,北京将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落实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和资历等因素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并要和职务与级别相结合。同时,强化与工作考核相联系的公务员奖金制度,适当拉开不同职务与职级的收入差距,增强激励功能。
而对于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改革。北京将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特点的、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
■其他规划
中关村:将定期发布园区人才指数
十一五期间,中关村科技园区将依托行业协会,整合专业研究机构对园区人才数据进行分析,由管委会人才资源部门定期发布“中关村人才指数”。其中包括描述园区总体人才情况的各项指数。同时,评估中关村人才资源整体发展情况,提供园区产业发展人才供需平衡预警,发布园区紧缺人才数据,引导人才在园区合理流动。
开发区:制订失地农民安置办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则提出,十一五期间,将完善周边征地拆迁农民的就业和培训体系。着眼亦庄新城的建设,把周边征地拆迁农民纳入开发区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战略当中。制订切实可行的周边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安置办法,做到农民失地不失业,失业有保障。
东城:两院进人须研究生以上
东城区的规划提出,到2010年,区党政机关系统80%以上达到大学本科学历;20%的处级领导班子中,配备1名有专业特长的博士研究生学历成员。而检察院、法院则将实行“新进入人员学历必须为研究生以上”的准入政策。
此外,该区的规划还提出,五年内不少于20个处级领导岗位进行公开选拔。处级干部的轮岗交流平均每年不低于处级干部总数的10%.
朝阳:事业单位领导人将全聘任
朝阳区的规划则提出,党政机关人员全部要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并且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同时,40岁左右的处级党政正职、35岁左右的处级党政副职和35岁以下的科级干部在同级干部中所占比例要分别达到20%、25%和35%.
此外在十一五期间,朝阳区还将制定实施《朝阳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务聘任办法(试行)》,真正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到2010年,全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和聘期制。
该区还提出,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区属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由人才服务机构进行人事代理,使事业单位的人才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北京劳动局长:新增19万大学生面临就业高峰年
1月10日电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9日,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欣庆做客北京城市管理广播,就2007年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与市民进行对话。张欣庆称,2007年将是就业高峰年,其中新增就业学生19万。
在谈到北京市就业工作时,局长张欣庆表示,城乡就业压力将持续加大。2007年北京市新增就业人口33万,比去年增加了10%,大学毕业生19.4万,比去年增加2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另外,2007年农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新增劳动力为6万人。
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应届毕业生就以每年2万人的速度递增。2007年,北京市就业目标是:城市失业率控制在2.5%,与去年持平,实现17万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6万人转移就业,各项社会保险覆盖率提高1%以上。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