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不合格”,博士生该怎办

时间:2010年1月26日
来源:武京治的博客

编辑推荐:

现在可以说博士生很煎熬,博导也爽不到哪去。不过,博导们相对于博士生可以算是活得相对滋润点,所以咱们还是先关心一下博士生的处境和出路吧~

广告
   X   

幽默:书中自有黄金屋

图片来自: http://news.xinhuanet.com/employment/2005-08/17/content_3365627.htm

 

博导“不合格”,作为博士生该怎么办呢?

现在可以说博士生很煎熬,博导也爽不到哪去。不过,博导们相对于博士生可以算是活得相对滋润点,所以咱们还是先关心一下博士生的处境和出路吧~

什么样的博导算是“合格”呢?

不知道!

所以干脆咱们就假设所有博导都“不合格”!起码让博士生心理平衡点,说不定还可以树立点自信! 博导们胸怀大量,就不要较真啦!

本人小学学习是在一二三四五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的学校完成的,初中的学校十分之一的学生能考上高中就算好成绩,高中三十分之一的应届生能考上大学就算突破,大学全校包括教师似乎没二十个人准备出国(相对于清华北大那么多人出国来说),硕士时也是几经周折(考研失败两次),博士更是国内没机会,只好远走它国(国内导师有名额限制,需要经过考试等)。不过这些年过去了,这些地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景象已大不相同。

说这些就一个目的,说明本人经历有限,没有经过所谓“良好”教育,有过失之处是正常。根据自己的体会我就大言不惭,贻笑大方,抛砖引玉了,望各方高人不吝赐教。

第一、博士生该懂得珍惜。

无论各位博士的现实处境如何,机会可贵,该珍惜。我国十三亿人民,还有很多很多的人没学上,有多少穷人的孩子中学就辍学了。相比那些数量庞大的人们,能读博士是多么幸运。虽然每年有几百万的学生毕业,但是几百万相对于十三亿,就知道多么幸运了。

很多人觉得中国发展了,没错。但是别遗忘了那些依然挣扎在山村和落后地区的人们。去看看他们,就知道自己是多么幸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是我们妄自菲薄怨天尤人的理由。

第二、博士生该勇于担当。

博士学习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最后阶段。完成了博士学习就意味着学校教育全部完成了。之后,就要去担当起建设社会的责任。最基本的要担当起对自己的责任,整天抱怨,指责挑剔别人、愤世嫉俗不是一个敢于负责的人的行为,现实的不足也不该成为放纵自己的借口。一切对于现实的不满该转化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的博士们是否想过“如果博士不去担当,谁去担当呢”?中国当前的现状并不乐观,虽然各方面取得巨大成绩,但问题似乎积累的更多。如果受到博士教育的人们都不能担当,中国的未来在哪里?!一大堆问题,是不是自己也有一份责任呢?

第三、博士生该虚心学习。

首先要向博导学习。无论博导如何“不合格”,他/她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其次要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学习自己想学的任何知识。不可觉得被人“歧视”了,就自暴自弃。即使有人歧视也无所谓,就是因为我们不是高手,所以要艰苦学习,把别人的歧视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垫脚石。

博士毕业后一般是再没有可以真正系统学习的时候了!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那时候的再受歧视,或许就是真的歧视了。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因此,即便是不愿被人歧视,也应当抓住有限时间,虚心学习。

第四、博士生该现实希望。

博士生总要毕业,这是现实。你就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戴上紧箍咒就得听师傅的。别看着帽子好看就往上戴,好看的东西背后都有陷阱啊!戴上了就乖乖听话,等修行完成,你再闹腾。完成任务之前,别整天骂师傅多无能。

但是,人活着还要有希望。没有自己的希望,盲目服从导师是很危险的。博导们都很“忙”啊。我想能真正为学生着想的老师还真不多。再说了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即使让你去砌砖,心中也要有盖教堂的伟大理想。如此,单调的生活也很充实,无奈的人生也很精彩。

第五、博士生能顶半边天。

世界各地的研究都是以博士生为主力的。很多一流的成果都是博士生做出来的。正是如此,博士生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只要你能作出货真价实的工作,世界上的机会很多,这个博导不合格,总有合格的大师们等着你。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后一句留给博导们吧,您曾是博士生,请善待博士生;你今天是博导,请支持博士生;你吃饱喝足,请别忘了辛勤劳动的博士生。

幽默:书中自有黄金屋

图片来自: http://news.xinhuanet.com/employment/2005-08/17/content_3365627.htm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9863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