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973项目含金量很高,入选973项目本身就是高校基础科学研究实力和潜力的体现,973首席科学家的数量更反映了各高校的科研实力和发展前景的是否广阔。在之前的排名中,973重大专项各科研领域“前十强“高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在973计划最新立项113个项目公布后,这一次的排名又如何呢?
生物通报道:973项目含金量很高,入选973项目本身就是高校基础科学研究实力和潜力的体现,973首席科学家的数量更反映了各高校的科研实力和发展前景的是否广阔。
在之前的排名中,973重大专项各科研领域“前十强“高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在973计划最新立项113个项目公布后,这一次的排名又如何呢?
高校名称 | 2011年立项数目 |
北京大学 | 5 |
浙江大学 | 5 |
华中科技大学 | 3 |
上海交通大学 | 2 |
中山大学 | 2 |
天津大学 | 2 |
复旦大学 | 2 |
四川大学 | 2 |
同济大学 | 2 |
吉林大学 | 2 |
吉林大学 | 2 |
武汉大学 | 2 |
此次973项目有许多生物类入选,相关首席科学家选介:
屈良鹄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奖励计划"特聘教 授。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1986年获法国分子生物学国家博士学位,同年任法国图卢兹Paul sabatier 大学讲师;1987年回 国任中山大学生物工程中心副教授,现为中山大学教授(1989-), 博士生导师(1993-),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山大学学 术委员会委员。
孔祥银
1988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8-199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期间1992-1993年于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学习,1995-1997年Max-Planck分子遗传学研究所访问学者,1997—2002年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2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孔祥银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主要工作:成功克隆了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Ⅰ型基因(DSPP),并发现该基因的部分突变还引起进行性高频耳聋,证实了DSPP不仅参与牙本质的发育,特别是牙本质的矿化过程,还参与了听觉系统的发育,建立了牙齿发育和内耳发育之间的联系。从而为阐明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开辟了新的思路。研究论文发表在2001《Nature Genetics》;成功克隆了遗传性儿童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热休克蛋白转录因子4(HSF4);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转录因子是导致遗传性儿童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发现HSF4蛋白DNA结合区在白内障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首次将热休克蛋白的合成与白内障的发生联系起来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加深了对白内障发生的分子机理认识。研究论文发表在2002《Nature Genetics》;在国际上首次发现CYLD基因突变引起遗传性毛发上皮瘤;首次发现CYLD基因的不同突变突变引起遗传性毛发上皮瘤,研究结果于2002年上海HGM2002会议公布,论文发表于2004年《Human Mutation》。 孔祥银研究员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以及第八届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获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
王俊(华大基因)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大基因执行主任、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其研究涉及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的组装、注释、表达、复制、比较基因组学、分子进化、转录调控、多态性等多个领域。
薛勇彪
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并获理学学士;1986年获中科院发育所硕士学位;1989年获英国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和John Innes Institute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1990-1995年在John Innes和牛津大学 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1997年在John Innes Centre 的Sainsbury Laboratory任Research Scientist。1997年至今,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1999年任中科院发育所所长助理,2001年任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副所长,2004年3月任所长。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入选中科院****,2002年被评为****优秀入选者,2004年获第8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科院优秀导师奖。2001-2004年担任国家863计划基因操作主题专家组副组长,2004-2006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植物学科评审组组长。长期从事植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自交不亲和分子机理和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段树民
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10月生于安徽省蒙城县,籍贯安徽蒙城。1982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85年在南通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在日本九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突触发育和可塑性实验室主任、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生物通:万纹)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