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近日来自美国罗德岛巴特勒医院(Butler Hospital)的研究人员在一项关于童年时期较大精神刺激改变个人精神疾病生物学风险的研究中,发现一种基因变异是导致两者关联的根源。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2月25日的《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童年是人一生最有影响力的时期,年幼时的经历对于一生性格的培养和形成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学家常将成人的问题追溯到童年阴影。近日来自美国罗德岛巴特勒医院(Butler Hospital)的研究人员在一项关于童年时期较大精神刺激改变个人精神疾病生物学风险的研究中,发现一种基因变异是导致两者关联的根源。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2月25日的《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上。
在过去的大量研究中,科学人员确证了童年不幸包括丧失双亲、幼年虐待与罹患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存在着关联性。然而,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一关联性存在于人类的根源及机制。
巴特勒医院临床及转化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布朗大学精神病学和人类行为学副教授Audrey Tyrka 博士说:“我们必须先了解这一效应的生物学基础,以便于开发出更好的治疗和预防策略。因此我们的研究团队转而从表观遗传学下手探究了童年时期的环境因素对于生物压力应激的影响。
表观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都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研究方向。然而不同于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这项研究发现童年时期的不幸有可能引起一种重要的生物压力应答调控因子——人类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发生甲基化改变,从而导致患精神病的风险增高。
Tyrka 说:“我们过去就知道该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会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因为此前的动物研究表明缺乏母亲关爱的啮齿动物这一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增高,因此这些动物成年后在应激情况下会对压力更加敏感和恐惧。”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对99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了检测,其中的一些人有着幼年丧失亲人或遭受虐待的经历。研究人员从参与者的血液样本中抽提出DNA,分析鉴别了糖皮质受体的表观遗传学改变。随后,又对参与者进行了标准激素激发试验测试,测量了他们的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
研究人员发现曾遭受童年不幸的成年人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增高,长期改变了这一基因的表达。他们还发现甲基化作用增高与激素激发测试中皮质醇反应迟钝有着关联性。Tyrka 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童年时期经历压力有可能会改变个体的基因编程。这一观点对于或许有着广泛的公共健康意义,它揭示了童年创伤与成年后较差的健康状况,包括罹患精神病和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关联机制。”
在早期的动物研究中,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些能够逆转甲基化效应的药物。Tyrka 说:“尽管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关联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通过此项研究我们还是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如何确定高风险人群及其根源,这或将推动我们开发新方法通过逆转童年不幸造成的表观遗传学效应来防治疾病。”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Childhood Adversity and Epigenetic Modulation of the Leukocyte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Preliminary Findings in Healthy Adults
A history of early adverse experiences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adult psychopathology. Changes in stress sensitivity and functioning of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 axis may underli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ress and risk f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Preclinical work in rodents has linked low levels of maternal care to increased methylation of the promoter region of the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 gene, as well as to exaggerated hormon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stress. Recent studies have begun to examine whether early-life stress leads to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of the GR gene in humans.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