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细勇团队StemCell发表干细胞治疗心机梗死新成果

时间:2013年12月5日
来源: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

编辑推荐:

干细胞移植是心血管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最热门的领域之一。然而干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域后存活率极其低下,提高干细胞存活率成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瓶颈问题。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余细勇主任团队证实一种物理方法可显著提高其存活率,并由此揭示一种新的HSP70调控机制,为研发心肌保护药物提供新的治疗靶点。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Stem Cells》上

广告
   X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研究中心余细勇主任带领其团队,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Stem Cells》上(Heat shock improves sca-1+ stem cells survival and directs ischemic cardiomyocytes towards a prosurvival phenotype via exosomal transfer: a critical role for HSF1/miR-34a/HSP70 pathway)。

   据余细勇主任介绍,过去十年,干细胞移植是心血管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最热门的领域之一。然而,由于缺血缺氧等原因,干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域后存活率极其低下(文献报道移植一天后存活率小于1%)。提高干细胞存活率成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瓶颈问题。尽管过去曾报道病毒携带抗凋亡基因能提高干细胞存活率,然而病毒转染具有免疫排斥和致癌的风险,因而在临床应用的风险较高。在这项研究中,余细勇主任带领团队,在体外缺氧模型和心梗模型中率先证实一种非病毒转染的物理办法-热休克(对细胞行42℃处理3小时)能显著提高干细胞的存活率。其后发现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于促进干细胞存活极其关键。既往的经典理论认为热休克因子1(HSF1)与HSP70基因启动子结合是促进HSP70上调的重要原因。然而,该研究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发现,在热休克的干细胞中,HSF1结合到miR-34a启动子上,使miR-34a启动子区域介导染色质开放的重要修饰组蛋白3第4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减少,染色质关闭的重要修饰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3甲基化(H3K27me3)增加,最终造成miR-34a转录下调。而进一步研究证实,miR-34a正是靶向抑制HSP70表达的microRNA。因此,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全新的调控HSP70的机制。更有趣的是,该研究发现热休克干细胞通过外泌体(exosome)分泌HSF1到胞外并被心肌细胞吸收,使心肌细胞呈现与热休克干细胞非常相似的表型(HSF1上调-miR-34a转录下调(染色质重构)-HSP70表达上调),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功能显著改善。
   该研究不仅对于解决干细胞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存活率问题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新方法,而且为研发心肌保护药物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此外,余细勇主任的博士生冯宇亮为这一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也是论文的第一作者。
   
   余细勇简介: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留学于香港大学医学院(2000.9-2011.1年)和美国贝勒医学院(2002.12-2003.8年)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I期研究室主任、广东省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华南药物临床评价中心主任(省科技厅主管,独立法人)。
   主要学术团体任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副主席等;国家973计划健康科学领域第四届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终审专家评审组成员(12、13届),国家GCP检查专家组资深专家(组长)。英国《Experimental Physiology》杂志编委、美国《Current Cardiology Reviews》杂志亚洲区主编、以及国内7个中文杂志的编委。
   致力于心血管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和临床药理学研究,主要科研方向为心血管重构与心衰的分子机制和潜在的治疗靶点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400篇,主编或参与编写学术专著8部。主持I期临床研究以及新药临床前药理与毒理学研究50多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重点2项)、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独立课题1项)、卫生部科研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10多项、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10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证书9项。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