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边界相关巨噬细胞 —— 大脑稳态与免疫的守护者

时间:2025年5月5日
来源:Immunity

编辑推荐:

本文聚焦大脑边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BAMs),阐述其在维持大脑稳态和免疫防御中的关键作用。BAMs 参与废物清除、血管调节和病原体防御,但其功能异常与神经疾病相关。研究 BAMs 对理解大脑生理病理意义重大,值得关注。

广告
   X   

大脑边界组织的解剖与功能


大脑边界组织是神经免疫调节的关键部位,包括脑膜、血管周围间隙、脉络丛和脑室周围器官等。这些组织通过特殊的循环系统,实现废物清除、中枢神经系统(CNS)抗原交换和免疫监视。
脑膜由硬膜、蛛网膜和软膜组成。硬膜富含神经纤维和免疫细胞,其血管与颅骨骨髓相连,便于免疫细胞迁移。蛛网膜和软膜形成屏障,限制物质交换。血管周围间隙充满间质液(ISF),与脑脊液(CSF)相通,在物质运输和免疫监视中起重要作用。
脑室周围器官的毛细血管缺乏紧密连接,可接触血液来源的分子,是血脑沟通的重要部位。脉络丛产生脑脊液,其上皮细胞形成血脑脊液屏障(BCSFB),限制物质进入脑室。脑脊液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流动,最终通过淋巴系统等途径重吸收。

大脑边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大脑边界组织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它们分布在硬膜、脉络丛基质、软脑膜、血管周围间隙和脑室等部位。不同部位的巨噬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征,例如,血管周围和软脑膜的巨噬细胞参与废物清除,脑室中的巨噬细胞可能参与脑脊液中颗粒的清除。
巨噬细胞的发育和生存依赖于 CSF1R 信号。CSF1R 受体缺陷会导致巨噬细胞完全缺失。在大脑边界组织中,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等细胞为巨噬细胞提供生存所需的 CSF1/IL - 34 等配体。

BAM 亚群和细胞状态


大脑巨噬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和 BAMs,它们在形态、转录和功能上存在差异。小胶质细胞呈分枝状,而 BAMs 呈细长或 amoeboid 形。转录水平上,二者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如 P2ry12、Tmem119 等基因在小胶质细胞中高表达,而 Ms4a7、Cybb 等在 BAMs 中高表达。
BAMs 主要存在两种状态:MHCIIhi状态和 MHCIIlow状态。MHCIIhi BAMs 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II 类(MHCII)分子,具有抗原呈递功能;MHCIIlow BAMs 表达较高水平的 CD38、LYVE1 和 CD163 等,可能参与组织支持功能,如凋亡细胞清除、脂质和血红蛋白清除以及组织修复。
在脉络丛中,存在一种特殊的 SALL1+ P2RY12+ 巨噬细胞,其表型与小胶质细胞相似,但处于非稳态转录状态。在人类中,也发现了与小鼠 MHCIIlow BAMs 基因特征相似的 BAMs。

BAM 的起源与发育


巨噬细胞在小鼠胚胎 E9.5 时开始定植于大脑。早期,大脑巨噬细胞的身份逐渐分化,CD206+ 细胞在间质中维持该标记,而在实质中逐渐转化为 CD206 小胶质细胞。命运映射研究表明,BAMs 和小胶质细胞均起源于卵黄囊红系 - 髓系祖细胞(EMPs),但 BAMs 可能还存在其他未明确的祖细胞补充。
在发育过程中,BAMs 的异质性较低,随着年龄增长,MHCIIhi BAMs 逐渐出现并增多。MHCIIhi BAMs 在成年期可由胚胎 BAMs 重编程或新招募的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在某些情况下,如使用 CSF1R 抑制剂后,胚胎来源的 MHCIIlow BAMs 可被单核细胞来源的细胞替代。

BAM 对组织和血管稳态的调节


BAMs 通过表达吞噬相关受体,在大脑废物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MHCIIlow BAMs 可摄取颗粒,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吞噬红细胞。此外,BAMs 还参与血管调节和脂质代谢。在高脂饮食条件下,血管周围 BAMs 上调 VEGFA,有助于恢复脑葡萄糖代谢。
BAMs 对脑脊液流动动力学也有调节作用。MHCIIlow BAMs 通过表达金属蛋白酶和基质重塑因子,控制细胞外基质重塑,维持脑脊液流动。在一些疾病中,如高血压、阿尔茨海默病(AD)等,BAMs 的功能异常与疾病进展相关。在 AD 中,BAMs 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疾病进程,包括促进或抑制淀粉样 β(Aβ)清除、影响突触修剪等。

BAM 在大脑边界防御和免疫中的作用


BAMs 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在病毒、寄生虫和细菌感染时,BAMs 的缺失或功能异常会导致感染加重。例如,在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感染中,BAM 缺失会导致致命的脑膜炎;在锥虫感染中,BAMs 对早期病原体控制至关重要。
BAMs 还参与免疫细胞的招募。在感染或炎症过程中,BAMs 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向感染部位聚集。此外,BAMs 在抗原呈递和 T 细胞激活中也发挥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在不同疾病中存在差异。在多发性硬化症(MS)和帕金森病(PD)等疾病中,BAMs 与 T 细胞的相互作用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结论、展望与建议


综上所述,BAMs 在大脑稳态和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 BAM 的组织营养功能、 niche 信号和基因调控网络,以及其在衰老和疾病中的变化机制。目前缺乏特异性靶向 BAM 亚群的遗传工具,限制了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
在研究 BAM 生物学时,应避免简化,准确区分 BAM 的不同状态和起源,规范命名。同时,在使用小鼠模型时,需注意组织取材的准确性。对 BAMs 的深入研究将为理解中枢神经系统稳态和疾病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