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Genome Biology杂志发布了远东豹(Far Eastern Amur leopard)的首个全基因组序列,为人们揭示了肉食对基因多样性和种群规模的影响。
生物通报道:Genome Biology杂志发布了远东豹(Far Eastern Amur leopard)的首个全基因组序列,为人们揭示了肉食对基因多样性和种群规模的影响。
“我们将远东豹基因组与其它哺乳动物基因组进行比较,发现肉食似乎是很强的选择压力。这种现象在杂食动物和食草动物中并不明显。举例来说,牛吃肉对其健康并没有什么重要影响,但豹子吃草就会很快死亡,”文章作者Yunsung Cho解释道。
特别的饮食会使动物发生生理、生化和形态上的适应。研究人员认为,肉食在进化上是一种不稳定的饮食方式。猫科动物基因多样性相对较低,种群规模相对较小。这可能就是因为它们的饮食要求过于严格。
“与食肉有关的遗传适应(比如极端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使远东豹成为了成功的捕食者,但这种生活方式也使它们在遗传上相当脆弱,”Mr. Cho解释道。
研究人员用一只韩国雌性远东豹的肌肉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随后他们分析了18种哺乳动物的基因组,包括8种食肉动物(家猫、老虎、猎豹、狮子、美洲豹、北极熊、虎鲸和袋獾)、五种杂食动物(人类、小鼠、狗、猪和负鼠)和五种食草动物(大熊猫、奶牛、马、兔子和大象)。研究显示,食肉动物共享两个独特的基因,这两个基因在骨骼发育和修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希望远东豹参考基因组可以成为有用工具,帮助人们理解猫科动物的进化,实施更有效的动物保护措施。
前不久,浙江大学和Nebraska大学的科学家们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布了异源多倍体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的基因组序列。油菜在植物分类上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Brassica genus),是世界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这类植物拥有三个二倍体基因组和三个异源多倍体基因组。(更多详细信息参见:浙江大学Nature Genetics发表基因组测序新成果)
长颈鹿是身高接近六米的庞然大物,它们拥有异乎寻常的长脖子和大长腿,并且能够高速奔跑。科学家们首次完成了长颈鹿及其近亲(okapi)的基因组测序,揭示了推动长颈鹿进化的遗传学改变。这项研究发表在五月十七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更多详细信息参见:Nature子刊发布重大测序成果:长颈鹿的脖子为何这么长)
去年九月,冲绳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学(OIST)、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大学的科学家们首次破解了“活化石”海豆芽(Lingula anatina)的基因组。他们分析了海豆芽基因组的三万四千多个基因,发现海豆芽的基因组一直在积极的进化,并不能称为活化石。 (更多详细信息参见:基因组测序揭穿名不副实的“活化石”)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Comparison of three dietary groups in mammals: carnivore, omnivore, and herbivore genome analyses with a new leopard assembly
生物通 版权所有